“限房价竞地价”模式降温躁动的楼市 呼吁推广

house.fjsen.com        2013-08-22 09:09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来说两句

躁动

高地价推高房价

“地方政府选择限房价竞地价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差钱的房企看到市场还有上涨空间,便选择高溢价比拼‘抢地’,造成‘地王’频现。随后,房企又将高溢价部分转嫁给购房者,造成高房价。”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指出,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土地价格相当于面粉,房价相当于面包,面粉的价格不仅受到当下面包价格的影响,还反映对将来面包价格的预期。

事实上,2013年以来,土地市场热度持续升温,甚至一度超过房市,“地王”频繁出现。数据显示,2013年1月-6月,全国306个城市共交易土地15493宗,土地出让金高达1130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60%。其中北上广三地上半年经营性土地出让金已超1739亿,接近2012年全年1934.92亿元。

下半年土地市场则继续延续了上半年的火热,甚至有超过之势。以上海为例,今年1月-7月,上海共计成交经营性用地103幅,相当于去年同期的2.3倍;成交金额达到846.8亿元,相当于去年同期的5.3倍。统计显示,截至8月中旬,上海今年的土地出让金已达1024亿元,预计上海全年土地出让金将突破1500亿元,有望达到2010年1523.7亿元的最高水平。其中最受人瞩目,起拍价高达175亿的上海浦西最后一块黄金地段的“徐家汇中心项目”,也将于9月5日确定买家。

北京方面,则是于22日即将进行公开招拍挂的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理工大学9号住宅及体育用地,仅在前期报价阶段就已出现19次报价,达11.58亿元。按照这一价格计算,楼面价已经达到了10493元每平方米。值得注意的是,这已超过苏宁电器在2010年12月获得的北京市房山区拱辰大街公建混合住宅用地(金谷大厦)地块楼面价9465元每平方米的价格。

高企的地价带来的是不断上涨的房价。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7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房与6月相比,62个城市房价上涨,涨幅最高2.2%。同比方面,与2012年相比,价格上涨的有69个城市,涨幅最高达18.3%。

“房地产行业经过了快速扩张和调控打压后,进入了新的平稳发展阶段,目前房价压力不再来自非理性的投资需求以及由此导致的房企提价,更多的是来自于土地市场的火热对成本端压力的自然传导。”链家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旭认为,从目前的土地市场以及与房地产建设相关因素的情况来看,虽然没有出现2009年及2010年暴涨的可能,但是后市成本推动房价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

举措

“限房价竞地价”为房市降温

事实上,由于限房价竞地价将规定未来售房价格,也进一步锁定房企的利润空间,因此此类地块并不会像大多建设用地高溢价竞拍。

顾云昌坦言,限房价竞地价是政府为抑制房价,选择牺牲部分土地出让金以换取相对较低的固定房价“但也正因为价低量大,会进一步对房地产市场起到降温作用。”

的确,豆各庄地块并不是北京第一次试验限房价竞地价。早在2011年,北京就曾推出“限房价、竞地价”商品住宅用地———房山区长阳镇起步区6号地块,建筑面积23.95万平方米。中铁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14.6亿元的总价拿下,折合楼面地价为6095元每平方米。根据招拍挂文件的规定,该地块商品房的销售限价均价为1.25万元每平方米,户型面积限定为中小套型。

“当时房山商品房均价为14000-15000元每平方米,限价房的价格相比市场价格低20%以上,对区域影响非常大。超过2000套的供应,不仅消化了需求量,也明显拉低了区域售价。之后北京在门头沟、大兴也出让过同质的地块,对市场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张大伟说。

张大伟指出,一般商品房楼盘之所以会分期开盘,一方面是为了抓住购房者心理,造成抢房现象,另一方面则是捂盘推高价格“而‘限价房’有固定价格,没有捂盘价值,因此会集中放量。”

“‘限房价’类地块体量多属于超过20万平方米的大型地块,涉及数千套住房。集中放量不仅会影响市场预期,也会稀释部分未来购房需求。”张大伟说。

顾云昌也认为,除了必须是首套房外,此类房申请标准其他限制并不多,因此,大体量的“限价房”在一定时期内瞬间形成大量有效供应,并将区域房价心理预期锁死,以此在短期内影响区域整体房价。

“应该在一线城市推广‘限房价竞地价’模式。”顾云昌指出,一线城市经济发展稳定“夹心层”人口众多,保障房、“限价房”、商品房三元制结构供应,可以保障各类人群住房需求。

责任编辑:肖月青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精品楼盘展示区
相关评论
  • 一月
  • 一周

黄其森建议异地配建保障房,京千万以上住宅取消限购自住型商品房可退出。[详细]

  

他是胡润2009慈善榜·单年子榜的冠军,他缔造了中国地产的一个个神话。[详细]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18750194070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