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原因是经济发展模式走入极端困境
中国实体经济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罕见格局。“钱荒”给我们的启示是,要重视金融资产的质量。
记者:今年上半年,人民币的外汇占款持续减少,这对于货币政策的选择来说,赢得了一定的空间。但发生在今年6月的“钱荒”,中央银行迟迟不介入,这意味着宏观政策有哪些方面的调整?
李稻葵:央行的天职是维护市场的稳定,但是不会一味的姑息,不会一味的去挽救由于银行自身经营不善、风险控制不力带来的一些后果,有关的商业银行必须要付出一点代价。
李稻葵:金融恐慌的根本原因,是当前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走入了极端的困境,实体经济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罕见格局。冰指的是民营经济体找不到投资方向,投资无门,转而把大量的现金投资于金融体系和理财产品,导致了金融体系信用盲目扩张。而另一方面,新上任的地方官员却干劲冲天,对项目融资表现了很大的热情,他们在积极谋划新一轮的经济增长。而地方政府所能直接影响的经济活动,绝大部分是与国有企业紧密相关的一大批投资项目,他们所依赖的融资渠道主要是正规的金融中介机构,包括银行、信托、债券市场等。在当前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下,包括银行贷款在内的社会融资总额迅速上涨,更火上浇油的是,因为宏观经济在减速,大量企业开工率下降,产能利用率下降,这又反过来使得相关企业难以偿还以前的贷款。这种情况下,银行等其他金融中介机构比实体经济还要着急,它们必须要用新贷款覆盖已经到期、不能偿还的旧贷款,掩盖几年前的不良贷款的漏洞。
“钱荒”给我们的启示是,尽管中国整体的资金是充足的,但是它告诉我们,资金充足的环境不等于银行体系是很稳健的,最后使得该需要资金的地方得不到资金,所以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一定要重视金融资产的质量,也说明必须要进行新的金融整顿。
记者:必须要进行新的金融整顿,具体如何着手呢?
李稻葵:迅速出台一揽子改革措施,是解决当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以及金融资金问题的唯一正确应对方式。这一揽子改革重组方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要进行整顿。要把过去金融危机形成的呆账整理清楚,这个若不整理清楚,好钱坏钱混合在一块,很难推进改革。
要利率市场化。逐步让银行控制自己的风险,在存款方面逐步放开对利率的限制,让银行真正成为金融主体,没有利率市场化,很多货币政策的渠道都难以发挥作用,人民币很难形成国际货币,金融资产的配备都会出现低效率的情况。
资本账户的逐步放开。现在是大量的资金聚集在国内的金融体系里面,一方面带来老百姓投资回报率很低,包括股市;由于资金成本太低,投资效率低。
推行资产证券化。现在银行表面上看起来很风光,利润很高,但目前银行的商业模式不可持续,为什么呢?因为银行缺钱,拥有大量的存款,但自有资金不够。怎么办?就要把银行手中一部分高质量的贷款项目把它送到债券市场,在债券市场由单个的、分散的投资者用现金把它买下来,把现金还给银行,这样银行的资金循环就形成了。银行把一部分好资产送到债券市场,债券市场给现金,银行拿回来之后补充资本金,有了资本金再去寻找好的项目。在上星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已经做出推行资产证券化的决定,并表示要加快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