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十八大之后,决策者特别看重新型城镇化的定位和挑战。李克强总理说中国的城镇化是我们发展的动力源和发展的引擎,就是发动机。他在后面又强调了是新型城镇化,而不是简单的前面30多年过程中间已经推进的城镇化,要有创新。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现在一般的解读都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人的城镇化。
在李克强总理参加的座谈会上,我听到他特别认可的是,以市民化为核心的城镇化。
这个市民化为核心的城镇化就是要进城以后,这些农民应该与其他的户籍人口一样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待遇,这些有效供给需要天文数字的投入。
有人简单地测算了一下,中国要达到70%城镇化的水平,我们要有60万亿的投入,今后大概是4亿人进城,每个人平均花15万元的话,那就是60万亿的投入,这显然是无法一蹴而就的。我们要做出长期的努力而使得这一结果最终到位。
这些投入,比如相关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的设施、居民的住宅等都和地产概念联系在一起。中国在扩大城镇化的过程中,这个天文数字要逐步地、可持续地形成投入的话,就必须调动民间资本、社会资金的巨大潜力。
我想重点谈一下BOT模式,这是指民间资本开发以后,能够把具体的不动产还给政府的一种投资模式,也叫政府按揭。
民间资本进来之后,它没有天然的官僚期,它更加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运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压低成本、提升绩效、适应市场需求、注重以服务型为主等方面由民间资本来做,这比政府直接来做会更好,做的绩效更高,资源使用更优化。
最后,我想简单举几个案例。中国内地以民间资本为主体所启动的第一个BOT设施建设项目是在福建泉州。泉州市政府注意到厦门机场投入使用之后,客流大增,而从厦门机场方向过来的客流,机动车的行驶必须要绕一个大圈,而更合理的方案是建成四层大桥直接进入市区,这样对当地的交通设施将有升级换代的意义。
后来泉州市政府宣布愿意出2000万元,其他资本由民间资本参与。当地有一家企业非常积极,后来筹集了3亿元的资金,银行贷款1亿元。这个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运行了十多年。在原来的传统思维之下,政府要建成这个项目很吃力,至少要有4亿元的资金项目才能建成,最后以不花钱而完成。30年之后,这个项目会无偿地交回给政府。事实上,这个项目在30年后会有很大的回报。这在道路桥梁建设当中也算是一个现实案例。
这个说明的就是政府、企业、民间的力量合在一起可能会取得双赢。中国今后几十年的新型城镇化过程,特别在长三角、珠三角已经走在增长极的区域,它给我们提供的投资机遇、发展的潜力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