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该对过去的行政调控有所反思?而不少人认为的采取更加市场化的调控手段又该怎样着手?市场化等同于房价运行的“自由化”吗?楼市的投机泡沫如此喧嚣泛起,许多制造业企业一个个泛舟“房海”,实体经济怎么办?
现在北京的开发商已经不需要借房展会来做推广,也就是说他现在根本不着急卖,在家里等着涨价,这个市场“疯狂的程度”,已经回到几年前房价暴涨的时代。《央视财经评论》节目里嘉宾表达的观点,揭示了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
在节目中,嘉宾也对现状表达了担忧:“现在的疯狂(房价)实际上是一种搏傻行为”;“货币问题和土地制度问题不解决,房价上涨的趋势就不会改变”;“现在大多数人买不起,但有资格还是想买”;“在中国的过去十年中,你在任何时间买了房子都是赚钱的”。
房价回到“暴涨时代”,近期公布的数据似乎可以更形象地把如此“盛况”描绘出来。9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8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显示,其跟踪的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的城市有69个,涨幅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个别二、三线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近二成。一线城市涨幅“破表”,而天津等31个二线城市涨幅也很迅猛,在7%-10%之间。眼下,随着“金九银十”传统销售旺季的到来,中国房价下一步如何走备受各界关注。
房价重回“暴涨时代”,我们是不是该思考一些问题?北京号称实行了全国最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而上海则是推行房产税的先行试点城市,极目全国,楼市全面呈现“易涨难跌”的景象。房价的不断飙涨,更引发房租也步步趋高。如此情形之下,是不是该对过去的行政调控有所反思?而不少人认为的采取更加市场化的调控手段又该怎样着手?市场化等同于房价运行的“自由化”吗?楼市的投机泡沫如此喧嚣泛起,许多制造业企业一个个泛舟“房海”,实体经济怎么办?
北京房价“80万元一平米你可以不信,但别后悔!”近段时间,北师大教授董藩发出了这样的断言。还有任志强,也一直坚称房价还要继续涨。凡此种种声音如潮汹涌,中国房地产价格上涨是“大势所趋”吗?普通老百姓耳边响起的到底是“危言耸听”,还是“警世恒言”?普通百姓需要的是一种正确判断,以便做好长期打算。而在这方面,政府也不能“闭目无视”,假如任由房市虚高、泡沫化严重而不采取积极因应措施,将给中国经济埋下严重隐患。
有的人认为,房价之所以重回“暴涨时代”,缘于货币问题和土地制度问题。然而,如何更好地确立货币与土地这两方面的关系问题,我们听到的指责声多,建言声少。
钱多了,就把房价炒高了;而土地财政、土地要素趋紧等因素的存在,又让人们感到房子似乎是“土”堆高的。笔者认为,这当中有的是表象问题,也有的是深层次问题。解决高房价问题从来不缺“喊声”,只欠勇气和智慧!从一块土地变成一幢幢高楼交到购房者手里,这当中需要多少环节,有多少利益关系在其中,不是很难算清楚吧?而要破解房价难题,最关键的就是利益的配置与切分。把利益关系矫正了,把“公平、公正”与民生及长远发展的要素优化到其中,中国的楼市调控政策会无所作为吗?我们找不出一套服务民生、趋吉避凶、利益长远的调控之路吗?
还有,过去的“以堵治房”、“以限治房”的政策有没有问题?假如有问题,又出在哪里?是政策设计上,还是落实环节上?地方在执行中有没有走样、变样?为何会变?这些不能不总结,不能不思考,不能不评价。回顾过去,总结不足,或许可以让今后的中国房地产政策眼界放得更宽,也会让今后的调控手段与措施更坚实、更有效、更长远。
此外,中国经济要实现产业升级就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大家都堆在“钢筋水泥”中谋利,热衷开银行,谁来搞实体经济?谁来提升工业的“质”而非“量”?“加快城镇化”不应该以房地产的“高烧”作为路径吧?
总之,央视节目中谈到的房价重回“暴涨时代”,是一记警钟。当前,社会利益多元化是难以改变的现实,可作为政府来说,统筹兼顾地制定和推行好房地产政策,照顾与维护好绝大多数公众的利益理应是最高原则!(中国经济网网友王振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