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教育 > 教育资讯 > 正文

好擂台,赛出更多“金师”来!

2023-04-06 10:31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黄硕思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吴旭平在现场比赛中

第三届福建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奖名单4日出炉。来自全省39所本科高校的235个教师(团队)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产生一等奖14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36项、优秀组织奖10项、最佳进步奖3项。其中一等奖项目将代表我省参加全国大赛。


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是展现我国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的最高赛事之一,深受广大高校教师追捧。经过前两届大赛造势,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学创新大赛在福建省赛阶段实现了39所本科高校参赛全覆盖,共有906位教师参与校级比赛,参赛课程涵盖理、工、农、医、文等12个学科门类。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参赛项目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曾在近年内获评不同级别的本科一流课程。“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决定力量。我们全力以赴打造‘金课’,朝着成为‘金师’目标而努力。”获奖教师们表示。


精益求精做“金课”


“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是本届大赛的主题,而这恰是参赛选手们的自我要求。


“我们将大数据分析技术与传统的社会调查与统计融合,引育学生跨学科交叉的高阶思维;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同步完成调研实践项目,还多维度设计了知识应用和迁移的实践应用体系。”正高组一等奖获得者、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廷君这样描述其参赛项目——《社会调查与统计》课程的创新点。


据她介绍,该课程曾于2015年获得省级本科教改课题立项、2019年获评省级本科一流课程。根据学生的学情调查情况以及学科发展趋势变化,该课程一直持续进行着教学改革和创新。


而该课程在教改过程中颇具挑战性的一点,是如何从教师为主的教学变为以学生为主的项目驱动式教学,使学生“学中研,研中学”。“我们要求学生通过线上课程和资源对基础的教学内容进行提前预习,将节约出的课堂时间用于对调研实践项目进行实时讲评和反馈,对项目中重点难点疑点进行研讨,对学生们进行高阶思维引育。”张廷君说。


无独有偶,副高组一等奖获得者、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副教授吴旭平在描述其参赛项目《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时,亦坦言“教学改革过程很费心思”——按照传统教法,这门课程所有的学习时间都在教室里、课堂上,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也仅限于政策相关内容。但经过这几年的改造,该课现在只有30%的时间是在教室里,其余70%的时间都花在课堂外的社会调查。


精益求精做“金课”的目的何在?提高比赛竞争力固然是理由之一,但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是终极目的。


“走进群众,才能让所学知识更接地气;‘自下而上’去了解特定对象,才能真正做到认识社会、理解社会、研究社会、服务社会。”吴旭平说,“我们致力于在课程中建立‘制度自信+专业自觉’,将国家和社会需求与学生发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社会福利政策制度之外,还能实践应用,做好服务的规划、执行和评估。这样,学生才能以社会民生领域服务为学习靶向,真正为国家作贡献。”


在育人中实现自我成长


教师是集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于一身的职业,是贯彻“终身学习”理念的最佳代言。


采访中,获奖教师们均表示以赛促教、以赛促导是他们参赛的最大收获。


以副高组一等奖获得者、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章军为例,其《遗传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经过多年打磨,已经荣获“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荣誉,但作为执教老师,他依然在寻求破解“传统实验教学与实际科研契合度不够,导致学生所学知识无法转化为创新能力”等育才难题的更佳方案。


此次备赛中,章军得到很多专家助力,将“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新模式”进行更加生动的阐释,也实现了“实验教学与科研实践接轨”教学理念的精准表达,最终使得该课程脱颖而出。


而吴旭平作为福建农林大学领军教学人才、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培训师,在首届和第二届省赛时就曾以校内专家的身份为入围选手进行过赛前辅导,其参赛项目更是于2020年获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社会实践课程。“但导师更要以身作则。此次我以台籍教师身份参赛,一来是为了以赛促导,二来是希望通过教学创新大赛平台体现两岸教学合作成果。”他表示。


对张廷君而言,从创新报告的写作到录课,再到说课,过程中获得的指导让她第一次停下来系统地梳理了近年来在教学和科研上的创新,而这样的梳理让她对未来的持续创新和发展又有了新的规划。“我更加笃定了探索学科前沿并及时反哺教学,探索学科交叉融合新趋势的发展方向。”她说。


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此次省赛,牵头高校先后召开6次筹备会,并与参赛院校先后开展线上线下“一对多”“一对一”等形式多样的培训、磨课近10轮,相关培训活动多达200余场。各高校以参赛为契机,将在激发教师教学创新动力、打造“竞赛—培训—研究—实践”一体的教师教学能力标杆等方面发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改革创新,共同打造高校教学改革创新的福建样板,展现高校教学创新的福建力量。

第三届福建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奖名单4日出炉。来自全省39所本科高校的235个教师(团队)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产生一等奖14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36项、优秀组织奖10项、最佳进步奖3项。其中一等奖项目将代表我省参加全国大赛。


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是展现我国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的最高赛事之一,深受广大高校教师追捧。经过前两届大赛造势,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学创新大赛在福建省赛阶段实现了39所本科高校参赛全覆盖,共有906位教师参与校级比赛,参赛课程涵盖理、工、农、医、文等12个学科门类。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参赛项目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曾在近年内获评不同级别的本科一流课程。“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决定力量。我们全力以赴打造‘金课’,朝着成为‘金师’目标而努力。”获奖教师们表示。


精益求精做“金课”


“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是本届大赛的主题,而这恰是参赛选手们的自我要求。


“我们将大数据分析技术与传统的社会调查与统计融合,引育学生跨学科交叉的高阶思维;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同步完成调研实践项目,还多维度设计了知识应用和迁移的实践应用体系。”正高组一等奖获得者、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廷君这样描述其参赛项目——《社会调查与统计》课程的创新点。


据她介绍,该课程曾于2015年获得省级本科教改课题立项、2019年获评省级本科一流课程。根据学生的学情调查情况以及学科发展趋势变化,该课程一直持续进行着教学改革和创新。


而该课程在教改过程中颇具挑战性的一点,是如何从教师为主的教学变为以学生为主的项目驱动式教学,使学生“学中研,研中学”。“我们要求学生通过线上课程和资源对基础的教学内容进行提前预习,将节约出的课堂时间用于对调研实践项目进行实时讲评和反馈,对项目中重点难点疑点进行研讨,对学生们进行高阶思维引育。”张廷君说。


无独有偶,副高组一等奖获得者、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副教授吴旭平在描述其参赛项目《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时,亦坦言“教学改革过程很费心思”——按照传统教法,这门课程所有的学习时间都在教室里、课堂上,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也仅限于政策相关内容。但经过这几年的改造,该课现在只有30%的时间是在教室里,其余70%的时间都花在课堂外的社会调查。


精益求精做“金课”的目的何在?提高比赛竞争力固然是理由之一,但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是终极目的。


“走进群众,才能让所学知识更接地气;‘自下而上’去了解特定对象,才能真正做到认识社会、理解社会、研究社会、服务社会。”吴旭平说,“我们致力于在课程中建立‘制度自信+专业自觉’,将国家和社会需求与学生发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社会福利政策制度之外,还能实践应用,做好服务的规划、执行和评估。这样,学生才能以社会民生领域服务为学习靶向,真正为国家作贡献。”


在育人中实现自我成长


教师是集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于一身的职业,是贯彻“终身学习”理念的最佳代言。


采访中,获奖教师们均表示以赛促教、以赛促导是他们参赛的最大收获。


以副高组一等奖获得者、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章军为例,其《遗传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经过多年打磨,已经荣获“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荣誉,但作为执教老师,他依然在寻求破解“传统实验教学与实际科研契合度不够,导致学生所学知识无法转化为创新能力”等育才难题的更佳方案。


此次备赛中,章军得到很多专家助力,将“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新模式”进行更加生动的阐释,也实现了“实验教学与科研实践接轨”教学理念的精准表达,最终使得该课程脱颖而出。


而吴旭平作为福建农林大学领军教学人才、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培训师,在首届和第二届省赛时就曾以校内专家的身份为入围选手进行过赛前辅导,其参赛项目更是于2020年获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社会实践课程。“但导师更要以身作则。此次我以台籍教师身份参赛,一来是为了以赛促导,二来是希望通过教学创新大赛平台体现两岸教学合作成果。”他表示。


对张廷君而言,从创新报告的写作到录课,再到说课,过程中获得的指导让她第一次停下来系统地梳理了近年来在教学和科研上的创新,而这样的梳理让她对未来的持续创新和发展又有了新的规划。“我更加笃定了探索学科前沿并及时反哺教学,探索学科交叉融合新趋势的发展方向。”她说。


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此次省赛,牵头高校先后召开6次筹备会,并与参赛院校先后开展线上线下“一对多”“一对一”等形式多样的培训、磨课近10轮,相关培训活动多达200余场。各高校以参赛为契机,将在激发教师教学创新动力、打造“竞赛—培训—研究—实践”一体的教师教学能力标杆等方面发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改革创新,共同打造高校教学改革创新的福建样板,展现高校教学创新的福建力量。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