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教育 > 教育资讯 > 正文

探秘高技能人才培养“储备库”——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2023-05-28 00:31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责任编辑:李晨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如何培育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5月26日,来自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记者走进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下简称高基地)揭晓答案。

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是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之一,多年来,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坚持以重庆市高基地与地方主导产业发展有机融合,与专业建设有机融合的原则,以“双高专业群”建设资源为基础,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抓手,工学一体、学做合一,推动高基地高质量发展。

image001
汽车工程学院迅达楼实训基地。

深化专业建设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工作后很多人会问我是不是985、211高校毕业?我都会从容地告诉他们,我是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毕业的。”代英豪说。

image003
学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image005
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代英豪是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2022届毕业生,通过曾经的专业培养,高技能培训,不仅为他免去了求职压力,还让他早早地就掌握了工作所需的相关技能,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据了解,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高基地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是重庆市高水平专业群牵头专业。

该专业建构“双驱动·三环路·四层级”培训模式:校企双轮驱动,工业机器人技术迭代升级环、装配检测环、智能装备装调运维生产环三环相扣,形成基本技能、综合技能、生产技能和创新技能四层递进的培训体系,建成集实习实训、培训鉴定、技术服务、技能竞赛、生产研发、科普启蒙“六位一体”的产教融合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培训团队成员中有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1人,国家级技能竞赛裁判2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04项;建设在线开放课程30余门,其中入选国家智慧职教平台课程5门;校企合作开发新形态教材20余部;承办市级技能竞赛3项,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励19人次;先后荣获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单位、重庆市新职业技能竞赛项目标准开发单位、重庆市级职业技能竞赛选拔集训基地等荣誉。

image007
学校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只是科创市级高基地孕育的成果之一。高基地大数据技术专业是重庆市高水平专业群的龙头专业,高基地建筑工程技术是重庆市教育改革特色专业,高基地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是国家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各专业均建构起因材施教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正围绕动手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打造专业高技能人才。

紧扣地方需求  “炼”就大国工匠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把握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坚实支撑。

为培育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平台建设,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将培训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不断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改善培训条件。学院高基地每年培训各类技能人才超2万余人次,为炼就大国工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依托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积极发挥社会服务职能,紧扣“乡村振兴、技能先行”等主题,整合多方优质资源,协同政校企地多方联动,在黄瓜山、永荣、五间等乡镇建立了乡村服务站,构建起人才培养、技能培训、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通过建设,科创学院成为重庆市首批“巴渝工匠”乡村驿站牵头建设单位。

image009
学校非遗传承人带领学生助力乡村振兴。
image011
西部首个跨行业跨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合作成功揭牌。
image023
学校承办“巴渝工匠”杯重庆市数字技术技能大赛-电子竞技员赛项。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始终把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作用,与华中数控、百度、长城汽车、忽米网等知名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拓宽高技能人才培养渠道,开展多元服务,不断提升高技能人才培训能力与水平。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紧跟永川产业发展,围绕区域经济建设需要办专业。”学校副校长刘鸿飞表示,学院在育人机制上力求多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获得了社会的认同。近五年,学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为技能型社会建设输送了10余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