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龙岩频道 > 重点推荐 > 正文

龙岩加强中央红色交通线遗址保护 擦亮“苏维埃血脉”红色品牌

2022-09-23 18:48:31 卢金福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江雅萍   我来说两句

IMG_9493.JPG

伯公凹交通小站遗址 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东南网龙岩9月23日讯(记者 卢金福)永定区城郊镇的伯公凹交通小站遗址,一块“红色伯公凹”牌匾赫然醒目,遗址前有一泓面积一亩大小的圆形水塘,清澈见底,四周竹木葱翠,经过修缮后成为热门的党史学习参观地。为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龙岩市高度重视中央红色交通线保护利用工作,通过调查摸底、规划引领、修缮保护、展示利用、提档升级,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保护利用水平得到较大提升,更好地擦亮“苏维埃血脉”红色品牌。

今年40岁的邹广敦,是伯公凹交通员后代,他父亲30年来一直坚守在伯公凹,整理资料,看护祖宅,2012年,外出打工的邹广敦回到家乡接过父亲的接力棒,重新修缮祖宅,整理伯公凹的历史资料。

“之前伯公凹小站旧址年久失修,濒临倒塌。父亲和我,先后出资30多万元为屋顶换梁、换瓦,加固房体,疏通排水,整治环境。”邹广敦说道。

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投入,架桥开路,在伯公凹红色交通小站旧址上进行整治、修缮,复建、展陈,渐渐唤醒人们对那段红色血脉尘封的记忆。2016年,投资了135万元建成了从桃坑到伯公凹,宽度为3.5米,长度为4.7公里的道路并通车,遗址修复也初见成效。2018年,桃坑村利用“一事一议”资金45万元,对原桃坑小桥进行拓宽改造,并对伯公凹部分狭窄路段进行拓宽。2019年10月,伯公凹交通线遗址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定区金砂乡上金村(原称“古木督”)是当年闽西工农通讯社所在地,也是中共闽西临时特委成立所在地(崇德楼),1931年虎岗失守后,闽西交通大站迁往古木督背头窠永昌楼,是我党建立的中央红色交通线在大陆的唯一交通大站,为中央苏区的繁荣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永昌楼是一座坐西北朝东南的二层土木结构建筑,约建于清朝嘉庆年间,为四扇三间结构,悬山顶,方形,中间为一个厅,厅后为屏风,屏风后为楼梯,墙体厚实。

“1934年被国民党民团烧毁,同年8月修复,1964年6月因洪水坍塌。”讲解员包峰锋告诉记者,为了传承红色文化,永定区投入了220万元,在2017年启动了永昌楼重建工程。在重建过程中,永定区在严格考证的基础上,在永昌楼原址的地基上按原貌,采用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的原工艺进行施工,让永昌楼恢复了原貌。

“反对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混战”“收回租界地”“拥护红军夺武汉”“工农从此住洋房”“扩大红军十二军”“以阶级斗争来消灭军阀混战”……在上杭院田乡苏维埃政府旧址(爱吾庐)二楼大厅墙壁上,记者看到,许多革命时期的标语和宣传口号得到了保存。

爱吾庐为苏区时期乡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上的交通站,是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红色遗址。太拔镇宣传统战委员李辉祥是爱吾庐的主人之一,他告诉记者,遗址过去一直都有人居住,后面被用来堆放杂物,专家发现屋内有大量红色标语后,相关部门对其进行保护和研究,依据党史资料和房屋情况,确定其为苏区时期院田乡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这几年随着党史专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红色故事被挖掘出来。

“因年久失修,且受近年来风雨侵袭影响,该旧址存在多处安全隐患,有些厢房已经塌了。”胡志贤表示,相关部门先期投入了2万元,对爱吾庐进行抢救性维修,2021年争取了80万元的资金,对屋面进行改造、做好房屋周边的排水、重新布设了电线,于今年上半年修复完工。

“丁正昌号”红色交通站位于上杭白砂镇碧沙村,2017年以来,村里先后投入近200万元用于修缮交通站、将军故居、德馨堂等红色旧址,重点打造红色交通线修复延伸工程。

“丁正昌号原来里面堆了柴火,被用来养鸡鸭,村里就花钱向村民征收进行整体保护。”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丁勤松表示,政府投入资金,恢复了红色交通站“丁正昌号”商铺原貌,用大鹅卵石、石板等铺设红色交通线部分路段,还完成了中央红色交通线展示馆、党建文化综合体等项目建设。

据介绍,2017年,上杭在全市率先对境内红色交通线文物进行了挂牌保护。目前,该县15处中央红色交通线不可移动文物已全部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2021年,还争取到位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史迹(土杭县片区)智慧检测预警管理系统建设,安用技术提高火灾防控能力,提升消防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在长汀县境内,有13个可以确定的重要交通站点。中央红色交通线上长汀第一大站春生公祠(长汀县苏维埃政府、汀连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始建于清代,是客家民居中典型的全围式传统民居,坐东南朝西北,砖木结构,穿斗抬粱式木构架,单檐悬山顶,由门楼、门坪、池塘、上下厅、天井、前围屋、横屋组成。几经风雨,不少地方残损严重,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后,对屋面局部揭瓦、修补残损构件、纠正被改错的部分、铺设地面、修整墙体、恢复外横屋及前围屋坍塌的厢房,最大限度地延续其历史真实性和完整性。

长汀还着重对红色交通线福建境内最后一站古城镇“永源祥”红色交通站以及福建省邮务管理局旧址等进行整修,恢复历史面貌。

“需要保护的遗址的我们都争取资金,做到应保尽保。”长汀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黄启元说道。今年7月,长汀县召开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保护利用工作专题会,提升坚持保护优先,修缮管护好红色遗址,充分发掘红色文化、红色故事,积极策划生成项目,争取更多上级政策、资金支持。科学谋划,创新设计理念,系统编制规划,完善配套设施,统筹加快项目建设,以更有力的举措推进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保护利用工作。

目前,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省直相关单位和龙岩市参与的《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史迹(龙岩段)保护利用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在此基础上,龙岩市会同省文物局等部门,进一步摸清中央红色交通线底数,锁定红色交通线站点。通过调查摸底、规划引领、修缮保护、展示利用、提档升级,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保护利用水平得到较大提升。目前,龙岩市共有59处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其中3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为省保、10处为县保。

永昌楼 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春生公祠 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爱吾庐 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丁正昌号”红色交通站旧址 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