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兴娇在寿宁法院生态女子巡回法庭调解案件(左二) 她说,她想回山里去。那里的一草一木,始终牵动着她的心。在清澈高远的蓝天下,在奔流不息的溪流边,她愿做一片绿叶,点缀这美丽的青山碧水。 2017年底,面对众人的诧异和不解,她毅然放弃寿宁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的职务,回归法庭,带着其他3名女干警,在林区一次次敲响法槌,让司法之花尽情绽放山城。 她,就是寿宁法院女子生态巡回法庭法官叶兴娇。 重回大山怀抱 寿宁地处闽东北,境内群山连绵、溪流纵横,森林覆盖率达68.9%,是一个生态环境极佳的县域。 叶兴娇曾是寿宁法院林业审判庭的首任女庭长,30岁出头就走马上任。 那些年,寿宁全县200多个行政村,几十万人口散居在1424平方公里的群山深处。她奔波于村落之间,有时为了一个案件甚至翻越几十公里山路,或在讼争的林场内走上几个来回。在车辆无法通行的村庄,她仅凭一副柔弱的身躯,磨破了一双又一双胶鞋。 叶兴娇总说,在生态审判岗位上的十几年,是她最难忘的时光。 她忘不了曾经审理过的那些滥伐林木案件。缺乏法律意识的农民砍掉自己种下的树木,拉回家中生火,被公安机关立案调查。农民在法庭上忿忿不平:“树是我自己种的,怎么就犯罪了呢?” 她也忘不了自己是如何耐心劝解,使原本困惑的当事人逐渐认识到破坏环境的严重性,进而主动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她更忘不了,十多年间,由她和当事人一起亲手种在寿宁各个山头的百余株树苗。 2016年1月,兢兢业业工作、受到广泛肯定的叶兴娇离开法庭,任寿宁法院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在大家眼中,这无疑是一次不折不扣的“高升”。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2017年底,升职不到两年,她就主动提请免去政治处主任职务,希望回归审判一线。 在她内心深处,眼前这份人人艳羡的职位,远不如山林河流更让她魂牵梦绕。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18年,叶兴娇重新穿上法袍,拿起法槌,回到护卫生态环境的一线。在她的带领下,寿宁法院女子生态巡回法庭,这支由清一色女性同胞组成的生态司法团队走进深山,听诉争、明法理、断是非……让大山深处的群众感到“地虽偏”而“法不远”。 治愈森林伤口 叶兴娇在山里长大,把大山视作母亲。每每见到森林焚毁、林木被伐,她都为这些“伤口”痛心不已,并努力投入“治疗”工作。 不久前,凤阳镇东岭后村精准扶贫户老徐在山场放羊时,因随意丢弃烟头,引发山场森林火灾,毁林面积311亩,造成经济损失32000元。 了解到老徐已经79岁,且患有脑梗塞和脑萎缩,叶兴娇决定把审判法庭“搬”到案发地,扛着国徽下乡巡回办案。 综合各种因素,叶兴娇依法判处了该案,要求老徐在一定时限内补植复绿。判决容易,后续工作却不好开展。补植复绿是个体力活,对家庭困难、年迈体弱的老徐来说,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 了解到老徐的儿子小徐常年在外打工,叶兴娇主动与小徐沟通,希望他能够返乡替父亲扛起重担。一开始小徐态度强硬,说什么也不肯回来。经过叶兴娇多次悉心劝导,小徐终于返乡完成了补植复绿,让这片秃山穿回了“绿装”。不仅如此,小徐还“因祸得福”,被聘为该村的护林员。 “花朵的事业是美丽的,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但我愿做一片绿叶,绿叶的事业是默默地垂着绿荫的。”这是叶兴娇非常喜欢的一首诗。而她身上,也潜藏着这样一股“绿叶精神”。 寿宁县山路崎岖,但再艰苦的条件,也从来没有将她吓退。为了达到办结一起案、恢复一片绿的效果,叶兴娇幕天席地开庭、和风细语调解,让被告人实现了上万亩火烧迹地的补种复绿。她审理的相关案件无一改判,无一发回重审,无一申诉上访。 她乐于奉献,用女性独有的细致耐心去审理和调解案件,治愈了森林的一道又一道“伤口”,像默默低垂的绿荫,挡住了炽烈的阳光,撑起一片怡人的清凉。 守卫绿色财富 2013年,生态女子巡回法庭扎根下党乡,并在此成立“巡回法律服务点”和“无讼文化基地”。曾挂点于此的叶兴娇,回归审判岗位后,和其他3名女同事一起投入了更多的精力。 多年来,她们深植于这片土地,上山下乡开展“无讼林区”共建,听民声、找病根、化积案,甘当生态司法的“赤脚医生”。她们将环保知识转化为大家喜闻乐见的故事,传播到田间地头,用绿色铺展下党乡生态旅游业发展道路,助力下党绿色脱贫。 如今,良好生态已成为下党乡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群众养起中华蜂,通过标准化养蜂流程,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生态农产品牌“下乡的味道”享誉全国;600亩生态定制茶园面向全国招募爱心茶园主。此外,下党还充分挖掘区内自然风光和红色新经典文化、传统古村落文化,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走上了生态致富之路。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绿色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 自1985年到法院工作以来,叶兴娇多次被评为全省优秀法官、全省优秀女法官、全省林业审判先进工作者、全省三八红旗手等省市先进。但比获得这些荣誉更让她欣喜的是,下党乡的森林覆盖率已攀升到81%,当地还成为了寿宁的无讼示范点。 面对这些,她没有松懈,觉得未来依然任重道远。每每走进下党巡回法律服务点,依然能见到她和女法官们一如既往忙碌的身影。她们早已笃定:“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一定要给后代人留下这片绿色财富。” (闽东日报 记者 郑雨桐 通讯员 戴玲玲 黄晓萍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