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宁德要闻 > 正文
汇“实践之力” 筑“文明东侨”
2024-06-07 19:29:37 苏晶晶 周潇淇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陈玲汇  
实践,因文明而生动;文明,因实践而多彩。

在东侨,文明实践处处可见、时时可感。或在一场场荡涤人心的理论宣讲里,或在一个个引人效仿的榜样典型事迹中,或在一次次温暖人心的志愿服务间……实践遍地开花,涵养文明风尚,东侨始终激荡着一股澎湃向上的精神力量。

近年来,东侨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扎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满足群众“最后一公里”,大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融入基层党建、赋能基层治理,助力全面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书写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东侨答卷”。

创新工作机制

探索文明路径

拓宽文明实践“最大半径”,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东侨始终行而不辍、履践致远。

近年来,东侨紧贴群众需求,加强组织领导,系统整合资源,着力探索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357”工作机制,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努力实现宣传群众更有高度、教育群众更有广度、关心群众更有深度、服务群众更有温度、满足群众更有力度。

环东湖巡防队开展巡逻

在实践中创新,在探索中前行。“357”工作机制内容包括:进一步完善志愿者登记注册制度、志愿者招募制度、志愿者管理和培训制度三项制度;聚焦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大任务;搭建理论宣讲、社会宣传、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乡风文明建设七大平台。这项工作机制突出东侨文明实践目标要求、工作实际和特色亮点,具有强队伍、优服务、添活力、促治理的作用。

机制引领方向、落实方显能量。东侨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放到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全局中思考、谋划,立足实施“357”工作机制,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全覆盖;建立注册志愿者队伍96支,注册志愿者达2万多人;通过举办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加强交流学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对工作活跃、社会影响力大、群众反响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给予重点支持,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低成本可持续的经验做法,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新路径,让多彩的文明实践广聚民力、惠及民生、触动民心。

注重榜样引领

树立文明新风

榜样是文明实践的先行者、示范者。在东侨,一个又一个榜样模范、先进典型接连涌现。

老军医退而不休,坐堂行医义诊 苏晓洁 摄

退休25年、坚持义诊、药方累计超25万张……这是家住东侨兰亭社区80岁高龄的老军医袁润熙“不平凡”的退休生活。作为社区的“明星”,袁润熙的家门庭若市,慕名而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除了居家问诊,袁润熙还号召军休医护人员成立“退休军医志愿服务队”,组织参与志愿活动上百次,足迹遍布闽东山区。

“只要还干得动,我就坚持义诊。”袁润熙几十年如一日书写“医者仁心”大爱,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多年来,他先后获得“最美志愿者”“宁德好人”“第八届福建省助人为乐模范”等称号。

当好群众贴心人、知心人、暖心人,一直是东侨大门山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何春贤的坚持与追求。她说,不管是家长里短的小事还是事关群众利益的大事,都是她的心头事。

本着“用爱心奉献社区,创和谐服务家园”的理念,何春贤将自己的电话号码公之于众,畅通与广大居民间的沟通联系。当接到居民反映问题时,她从不回避、推诿,而是充分发挥社区职能作用,积极带头协调,切实解决居民所想、所急、所忧。

在大门山社区工作的十多年间,大到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小到调解邻里纠纷矛盾,何春贤都用心用情处理、精心精细服务,始终做到爱岗敬业、尽心守护,为社区的平安和谐贡献力量与智慧。她曾获得“宁德好人榜敬业奉献人物”荣誉。

在对标先进中思考、在学习榜样中提升、在见贤思齐中奋进。近年来,东侨积极通过东侨新视界公众号、文明东侨公众号、文明东侨抖音号等传媒载体,广泛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美德少年”等先进典型事迹,引导广大群众向先进典型学习,营造崇德向善、文明向上的浓厚氛围。

拓展志愿服务

传递文明关怀

一抹“志愿红”,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最鲜艳的色彩。

走在东侨街巷,时常能与志愿者们不期而遇。劝导文明交通、保护生态环境、宣传宣讲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开展健康义诊、组织文艺汇演……一个个志愿者、一次次志愿服务如火似炬,点亮东侨文明实践之“花”,温暖城市每个角落。

那么,如何让志愿服务更接地气,让文明实践更暖民心?东侨充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等阵地,精心组建群众身边的志愿者队伍,用心培育一批志愿服务品牌,将文明实践触角延伸到群众生活中,努力实现周到服务“就在身边”。

志愿者开展义诊活动 吴夏冰 摄

志愿服务进社区是东侨构筑志愿服务矩阵的重要一环。今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月,东侨各社区积极行动、化爱于行,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纷纷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共建文明东侨”志愿服务活动。

兰溪社区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对辖区沿街路面、卫生死角、绿化带内的烟头、塑料袋等废弃物进行清理;塔南社区将志愿服务送到居民身边,组织志愿者上门拜访独居老人并提供义剪、宣讲反诈知识等;兰亭社区开展政策宣传、健康咨询、美容美甲、眼科义诊、健康检测等便民服务;湖滨社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活动,开设测血糖、测血压、四项传染疾病便民检测及口腔健康检查等志愿服务项目……一个个志愿服务活动走进社区,让居民的生活多姿多彩、有滋有味,切实增强党群凝聚力、向心力,画好共建文明和谐社区“同心圆”。

警民携手,志愿服务,共筑平安。环东湖巡防队是东侨的一支应急志愿服务队,是东湖岸边的“安全卫士”。

环东湖巡防队开展急救教学

“巡防队主要职能包括警民联合巡逻、联合救援和联合服务。”环东湖巡防队队长章颖介绍,巡防队联合社区网格员、物业保安、蓝天救援队等志愿者、志愿组织,开展日常步巡、治安管理、救援培训和演练、安全知识宣传等工作,构筑起东湖畔的“平安防线”。

志愿者是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目前,东侨开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涵盖理论宣讲、科教文卫、环保、助老等领域。今年以来,依托这些志愿服务队伍,东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60多次,包括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和“网络中国节·春节”“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小心有诈”反诈宣传进社区、“新春走基层”“福暖四季,福泽绵长”“我为群众办实事”等系列活动,大力弘扬时代新风,推动文明实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滋养“未来花朵”

建设文明校园

学生参观宁德时代,感受宁德魅力 郑妮 肖玉芳 摄

立德树人、启智润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事关下一代成长,事关城市文明、社会和谐。近年来,东侨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围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强国复兴有我”等主题,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深耕文明“沃土”,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场所。近日,在宁德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主题讲故事比赛校级决赛现场,22名小选手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习爷爷三进下党》《大林村的新校舍》《连家船民变迁记》等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展现新时代好少年风貌,引导未成年人牢记嘱托,树立远大理想。今年3月,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人武部联合举办“强国少年国防科技研学”活动,通过制作空气炮等科学实验、普及枪械知识、体验真人CS环节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国防科技的力量和魅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寓教于乐、传播知识。一场场富有特色的活动走进校园,营造文明和谐氛围,源源不断滋养着“未来花朵”。

学生参与制作空气炮等科学实验 郑妮 肖玉芳 摄

在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东侨立足校内延伸校外,主题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线上线下同步组织实施,大力开展“戏曲进校园”“一诵二会三字”大赛、“红色经典教育诵读”比赛、“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教育实践等活动;推动学校将“劳动光荣”的观念融入教育教学,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卫生清洁、校外植树造林等集体劳动,将知识与劳动、文明与实践有效融合,努力实现“五育”并举。

下一步,东侨将聚焦“短板问题”再落实、“基础工作”再提升、“特色资源”再彰显,加大文明校园创建力度,乘势而上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文明实践,重在文明,贵在实践。东侨不断掀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热潮,让文明实践工作动起来、亮起来、活起来,在润物无声中汇聚力量,推动“文明东侨”涌动活力、绽放魅力。(闽东日报记者 苏晶晶 通讯员 周潇淇 除署名外均由环东湖巡防队供图)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