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宁德要闻 > 正文
屏南县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文明花香润山城

2024-05-10 10:30:00 叶陈芬 甘叶斌 来源:宁德文明网  责任编辑:陈玲汇  

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游人如织点亮文旅新业态,“夜校”“美育课题”引领村民明礼守约、崇德向善,“积分超市”“文明实践”让村民守望相助、互惠和谐……在山城屏南,一幅和美文明、幸福安乐的秀美农村新画卷正舒展开来。

近年来,屏南县不断探索文明实践新路径,整合各方资源,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文旅经济发展等方面走出了屏南新路径。

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

“文化+”夯实

精神文明建设底蕴

一阵春风、一场春雨,唤醒了满山翠绿。暮春时节,记者从屏南县城驱车前往仙山牧场,一路层峦叠嶂、青山绿水。50多分钟后,到达了目的地,眼前豁然开朗,只见牧草丰茂,千姿百态的黄山松点缀其中,令人称奇。

仙山牧场位于屏南县城西北部,与古田、建瓯两县交界,面积约3万亩,被誉为“北方少有、南方仅有”的高山牧场。山上不仅有仙山湖、李生岩、聚仙岩等景观,还矗立着闽东北军分区驻地纪念碑等。

牧场美景与红色文化珠璧交辉。近年来,仙山牧场将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相融合,打造“红色记忆+森林康养度假”新地标。仙山牧场脚下的路下乡三万里村建了屏南红色记忆馆、仙山学习馆、“摆脱贫困”主题广场,并挖掘红军后方医院遗址群和仙山红军洞等遗迹,一系列举措让仙山牧场从偏僻的“山中牧场”成为闻名遐迩的党建宣传培训“精神高地”。2022年8月,屏南县仙山牧场(仙山学习馆)被列为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示范基地。

一座城市的昂扬前行,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离不开丰润的文化滋养。屏南,被誉为“红旗不倒县”、福建省26个重点苏区县之一,叶飞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过,拥有革命旧址、旧居和战斗遗址56处。同时,屏南还是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保存较为完整的村落100多个,拥有“中国民间武术文化之乡”“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中国红曲黄酒之乡”“中国本草养生文化之乡”等“国”字号招牌。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示范基地——屏南县仙山牧场(仙山学习馆)

以文化育文明,创人民满意城市。屏南县因地制宜,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凝聚磅礴的红色力量,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加成发力——

充分发挥理论宣讲轻骑兵、乡村讲师团作用,组建专题化宣讲队伍98支,通过微宣讲、文艺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成立新四军研究会,深入挖掘仙山牧场、双溪岩后、新四军北上抗日纪念碑等红色文化资源,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深入实施新思想溯源工程,充分发挥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示范基地——屏南县仙山牧场(仙山学习馆)主阵地作用。2022年5月开馆至今,接待学员4万余人次。

突出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着力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向上向善、争做时代新人,实现“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全覆盖……

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带动一座城。屏南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陈祥榕烈士、省级孝老爱亲道德模范韩立康等一大批先进人物。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全国道德模范1人、获评“宁德好人”26人;张书岩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陆高翔家庭获评“省级文明家庭”,有力带动屏南人民的文明素养。

把文明实践建在

文创产业上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入夜,停驻在代溪镇北墘村莒溪畔,凝眸黄酒文化长廊上的流苏花灯,诵诗歌赋,凉风习习、溪流潺潺,甚为惬意。

这正是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陈丽清为北墘村量身定制的“氛围感打卡套餐”,力图用具象的形式呈现当地传承百余年的黄酒文化。

北墘村,是以黄酒文化命名的国家3A级景区,古法制曲酿酒技艺历史悠久,至今已有700余年历史,被誉为“红曲黄酒之乡”。村里,家家户户保留着传统的酿酒配方和工艺,代代传承铸就了北墘深厚的酒文化。

如何将“文化”变“产业”?以建设黄酒特色乡村为主轴线,北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村内黄酒文化馆、黄酒技艺体验馆、“三治”融合馆等阵地,积极开展黄酒文化、忠孝传家等富有当地特色的民风民俗活动,将人气聚拢过来、把黄酒文化传播出去。北墘村黄酒年产量超1600吨,年产值超4200万元,创新推出“我在屏南有坛酒”活动,有效拉动村财、村民双增收。

代溪镇北墘村立足黄酒文化资源,做精做优乡村旅游 叶陈芬 摄

徜徉静谧古朴的老街小巷,穿过惹人沉醉的层层梯田,感受魅力十足的特色文化……时下,行走在屏南周边乡野,发现一个个美丽乡村如一颗颗拂去尘土的明珠,正肆意挥洒独特的韵味,尽显“最美乡愁”。

乡村振兴,产业为要。近年来,屏南立足生态、文化、古村落等资源禀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改革思维推动乡村发展,深化机制创新,探索形成了“党组织+能人+村民+古村落+互联网”的文创产业发展模式,推动艺术创作、创意产品、研学旅行、文创旅游、社会美育等“文创+”新产业新业态高质量、多元化发展。

在文创产业风生水起之际,屏南借势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县域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为依托,在乡村新兴业态中融入文明实践,充分发挥文明实践拉动、融合、催化、集成作用,探索发展新途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熙岭乡龙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公益艺术教育中心、众创空间、四平戏博物馆等空间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发挥各实践点阵地优势,推出乡村音乐节、万物集市、美术展等文化活动150余场,吸引了众多游客。2023年,接待乡村游客8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6000万元。

甘棠乡巴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针对少数民族畲族村的特点,建设表演舞台,主动挖掘畲族文化内涵,组织本村少数民族志愿者,举办巴地畲族火凤凰民俗活动,开展“畲家祭祖节”“三月三”等活动,传承畲族歌舞与民俗,大力打造产业鲜明、风情独特的畲族特色村寨,促进文化旅游发展。

熙岭乡四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乡村振兴研究院、平讲戏研习所、星空文化馆等阵地,开辟研学旅行新路径,开发了星空知识普及、陶瓷制作、农事劳作、咖啡制作等研学课程数十个,村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增至 31家。2023年,接待游客75 万人次,实现旅游创收1500万元。

让文明“新”风

浸润乡村

2024年4月11日,全民阅读推广项目“前汾溪大梦悦读空间”启动运营。这个集阅读学习、概念餐饮、美学生活、社区发展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由“乡野艺校”与福建大梦书屋旗下子品牌“大梦悦读”联合打造,致力于在屏城乡前汾溪村构建起村民和游人的文化共享平台。

乡野艺校,一个根植于前汾溪村4年、以屏南为起点的社会美育公益品牌,由一群致力于为乡村文化教育带来生机和活力,并积极向外界传递更多生活方式与态度的年轻人组成。

近年来,前汾溪依托乡野艺校,以乡土为本,深化文化实践,充分利用前汾溪村的自然资源与民俗文化,组织了一堂堂充满奇思妙想的美育课;推出“今晚吃什么”项目及普法宣传和义工志愿服务活动,促进乡村宜居和美,古村落展现新风采。

民风淳,乡村旺。屏南县推动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立足当地资源,精心打造文明实践项目,扎实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推进文明乡风建设。2022年以来,开展了1000多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群众16.8万人次。

寿山乡寿山村开展“我们一起过中秋!”活动

“人老了手脚不利索,有长者食堂太方便了”“环境还好,干净又卫生”“在这里吃饭,我孩子很放心”……每天中午用餐时间,寿山乡寿山村福寿长者食堂里一片欢声笑语,老人们齐聚一堂,乐享“食福”。他们一边聊着家长里短,一边吃着热乎的饭菜,一张张笑意的脸庞满是幸福。

寿山村是寿山乡政府所在地、中国传统村落,虽然生态环境良好、人文景观独特,但是主导产业不明显,大量劳动力外出,常住人口300多人中80%是老人、小孩。

为了把有限的人力资源带动、整合起来,倡导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1年 10月,由寿山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牵头,以“我们一起吧”为主题,建立一支由乡村干部、党员、群众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伍,以党员为先锋、以志愿者为链条,广泛发动志愿者、群众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

众人拾柴火焰高。2022年以来,寿山村先后开展了“我们一起抗疫!”“我们一起写春联!”“我们一起吃饭!”“我们一起修房子!”“我们一起开店铺!”等30多场活动,让更多村民参与产业振兴、乡风建设、邻里互助中。同时,寿山村获评“福建省金牌旅游村”“全省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乡村治理先进集体。

“小阵地”赋能“大文明”,屏南县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因地制宜,整合现有资源,建成县级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11个、实践站160个,形成文明实践全域覆盖;建立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危帮困等8支常备志愿服务队伍和多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新村民、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返乡创业青年、乡贤能人等作用,呈现了处处都是实践点、人人争当志愿者的景象。

乡风融融,乡韵悠悠。如今,在屏南这片土地上,乡村文明新风劲吹,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闽东日报记者 叶陈芬 通讯员 甘叶斌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屏南县委宣传部提供)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