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宁德要闻 > 正文
宁德:文明实践“由陆向海”延伸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024-05-12 11:35:00 陈玲汇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予捷  

海岛风景如画、渔民和睦互助、志愿服务暖心……在依山傍水的山海之城宁德市,全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向海上延伸”,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建设阵地让文明实践“点”上发芽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

地处东海之滨的山海宁德,有悠久的海洋文明,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打造文明实践活动的新平台、新阵地,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由陆向海”延伸。

“这里时常会有专家学者来渔排上教学,我们学到了很多新理念、新技术、新知识。正是有了正确的方向指引,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渔民们连连夸赞,对渔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霞浦县溪南七星海上社区。东南网记者 陈玲汇 摄

在霞浦县溪南镇七星海域,七星海上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海上党群服务中心、海上综治中心、水产医院服务站、海上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海洋生态检察工作展厅、诉非联动工作站、海上禁毒宣教室、海上社区设施技术服务站、黄鱼协会海上综合服务中心、理论宣讲室等功能室,打造宣传宣讲、综治平安、金融服务、环境保洁、巡查执法、文化卫生等6个服务平台,为海上养殖户提供送到家门口的服务。

为解决渔民养殖技术不足、经济政策不了解等相关问题,去年,蕉城区三都镇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从陆上延伸到海上,在白基湾海上社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周边养殖户提供理论宣讲、政策宣传、法律普及、矛盾调解、应急救援、环保卫生、养殖技术指导、图书阅览等志愿服务,进一步推进海上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白基湾海上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涉及4个渔排房,加外围宣讲渔排等实践点,占地约4000平方米,融合了党群服务中心、诉求服务中心、物业服务中心、设施技术服务站、绿色养殖服务站、5G+三都海上巡回法庭等,实现了“一站多用”格局。

“渔民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服务的必要。我们要把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成传播党的大政方针、为民利民惠民政策的有形新阵地,以及推动海洋渔业发展的综合性平台,拓宽文明实践海上传播渠道,全面‘催开文明实践之花’。”白基湾海上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说。

蕉城区白基湾海上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同样,在福鼎市沙埕镇海上闽浙联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依托当地实践所设立了科普宣讲室、储存休息室、宣传阅览室、警民联系室、网格监控室等5个功能室,搭建起了海上志愿服务与海洋文明传播的新桥梁。

截至目前,宁德市累计建成4个海上新时代文明所,海上社区及海岛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1个,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点4个,为文明实践活动正常开展提供了丰富的阵地平台,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文明实践中来。

服务群众让文明实践“海”上开花

在这里,“大道理”“大政策”接地气、冒热气——

“宁小团”青年理论宣讲队深入蕉城区三都镇白基湾渔排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为蕉城区三都镇团干代表、青年养殖户代表、海上社区的青年代表等划重点、圈亮点、读成果。

在渔排上,青年代表、养殖户代表、团干们围坐一起,一同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宁小团”青年理论宣讲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同青年们面对面,讲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等新热词,并结合蕉城区三都镇发展实际,详细解读相关政策。

“这种互动式宣讲+现场观摩+交流的形式让大家更深刻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同时也将通过自己的方式,把党的声音传递到更多团员青年中去,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宁小团”青年理论宣讲队成员、宁德团市委副书记陈光华说道。

去年,白基湾海上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凝聚党员干部、法律援助人员、科技特派员等各方志愿服务力量,统筹整合区镇两级文明实践志愿者,形成了“海上蓝”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海上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海上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海上调解志愿服务队、海上环卫志愿服务队、海上科普志愿服务队等6支志愿服务队,在册志愿者230人,开展理论宣讲、送医送药、渔业政策咨询及技术培训、海上养殖病害诊治、矛盾诉求调解、海漂垃圾清理等志愿服务活动460余场,服务群众达2万余人次,高效服务群众,将“海上文明”圈进文明实践服务“幸福圈”。

在这里,暖心服务、惠民实事送到群众心坎上——

“群里在约一小时活动,大家看看有没有时间参加。地点就在社区附近。”近日,七星海上社区工作人员林小荷正在家里休息,看到信息后立刻在群里接龙“准时参加”,“这次活动需要的人不是特别多,不抓紧接龙就没名额了。”林小荷笑着说道。

霞浦县溪南七星海上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东南网记者 陈玲汇 摄

林小荷参加的活动是霞浦县溪南镇七星海上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活动,对道路周边堆放的杂物、生活垃圾及沙滩上的海漂垃圾等进行清扫。2023年,七星海上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海洋环保行动、海洋日宣传活动等志愿服务50余场次。

“志愿者根据自己参与志愿服务的活动内容和服务时长获得相应的积分奖励,每个季度的最后一天,志愿者可凭借所获得的志愿积分现场兑换礼品。”走进七星海上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们正在挑选积分礼品,据该实践站负责人吴德枝介绍,“实践站积极推行‘积分兑换’机制,形成了以爱心积分为依托,以志愿服务为载体,以积分兑换为抓手的工作机制,倡导‘人人都是志愿者’的理念,激发群众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让‘小爱心’汇聚‘大爱河’,实现爱心文明‘双循环’。”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文明,文明城市离不开志愿者。七星海上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紧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在渔排渔民家门口开设“大讲堂”,发挥党员和志愿者作用,开展志愿服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分众化、精准化、对象化开展党员干部讲理论、骨干人员讲政策、司法队伍讲法律、专技人员讲技术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宣讲志愿服务,有效打通海上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扎实推进文明实践由陆向海延伸。

城市,因文明精彩;文明,为城市赋能。如今,宁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用实际行动书写更加精彩的“宁德篇章”。

守正创新让文明实践“面”上结果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要在新思想的引导下,为乡村社区治理、美好生活向往提供有效的支持,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为凝聚民心、汇聚同心、温暖人心的阵地和基层群众的精神家园。

如何在志愿服务中坚持“守正创新”,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做实做细做好?

蕉城区三都镇着眼1个目标,4个定位,5项工作,3个到位,6种能力,引入农商银行的“银行+产业”融合互补解决渔户经济问题,搭建“海上枫桥”结合“三跟进”思路就地化解群众矛盾,插入5G+AI智慧监控采用超远覆盖、SUL技术,充分释放海域覆盖的高低频组合优势实现5g网络全覆盖、上排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从各个方面更好的服务养殖群众。

2001年5月,三都镇成立蕉城法院5G+三都海上巡回法庭。随着沿海经济进一步发展,渔排、滩涂等涉海纠纷明显增多,群众对海上生产生活服务等司法需求进一步加大,该法庭作为全国第一个海上流动法庭,管辖三都镇海域、陆域内的各类案件。

霞浦县北壁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东南网记者 陈玲汇 摄

海上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以该法庭为阵地,将司法改革“红利”惠及海岛群众,辖区涉诉信访数量逐年平稳下降,最大限度实现“就地吸附信访”“就地化解纠纷”。该法庭成立以来,审结各类案件1652件,调解矛盾纠纷380余起,解答群众法律咨询5000余人次。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守正创新”,是真正寻找到“传播新思想有魅力、开展新服务有活力、创造新生活有动力”的有效途径。

霞浦县七星海上社区积极探索文明实践活动创新模式,利用现有搭建成立海上党群服务中心、海上社区设施技术服务站、理论宣讲室等功能室,移植陆上模式,开展养殖技术服务、海上便民服务、海上理论宣讲等服务活动,努力构建“服务零距离,管理全覆盖,诉求全响应”的目标,将服务从“上岸才能办”变“海上即可办”,将“后台审批”变“阳光服务”,大大提升服务水平。

同时,为了丰富海上党员群众的文化生活,开设“有声书报亭”,把书‘搬’进党员群众手机里,增添学习的趣味性和便捷性,进一步提高党员群众的学习热情,使学习教育“声声”入人心。(东南记者 陈玲汇)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