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职业打假人打假更精准 食品安全纠纷起诉近八成

2016-03-15 15:10:53 安然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职业打假人 打假更精准

二中院:食品安全纠纷中 职业打假人起诉近八成 作用明显

(记者安然)近两年内,北京二中院审结的60起食品安全纠纷案件中,消费者胜诉的案件约80%,其中由职业打假人提起诉讼的共有47起,占总数的78.3%。职业化的“消费者维权”,对于维护社会公众“餐桌上的安全”,能起多大的作用?北京二中院民四庭专业审理此类案件的法官唐旭超说:“一般消费者没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即使出了问题,也很少能有效维权。职业打假人正好填补这个空白,他们有着更多的法律知识、识假辨假的能力,对于商家的违法行为,他们能给予更准确、有效的打击。”

北京二中院副院长苏丽英说,“职业打假人”的特点非常明显:他们通常是在短时间内,针对同一被告、同一事由提起多起诉讼。这些案件中的被告全部都是零售商,而且多为经济实力较强、社会知名度较高的大型连锁超市、百货商场。

这60起案件所涉及的全部食品都是“预包装食品”,其中保健食品为20件,占比三分之一。法官发现,尽管这些起诉涉及的是“餐桌安全”,但实际上只有不到一半关注的是食品本身的问题,却有高达32件诉讼,消费者起诉的都与食品标签标示内容有关。“我们在审理中发现,涉及标签的案件,起诉人统统都是职业打假人。”唐旭超法官说。

二中院调研发现,普通消费者一般更关心食品本身真假、添加剂是否合法、保健品的使用功能是不是和商家宣传的一致,而职业打假人则更多地盯着食品没有标明质量等级、执行标准或者能量标示错误等。苏丽英说,在庭上,原被告双方争议激烈地往往是“经营者销售时是否‘明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消费者‘知假买假’是否仍有权主张赔偿等。”

按照现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相应的司法解释,在商品销售过程中,只有销售者和消费者两种身份,是不是“知假买假”,与最后案件定性并无关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