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习主席说,网络就是草野,网民就是草根。应该说,历史上没有一个时刻,能像现在这样,把江湖与庙堂连接得如此紧密而一体、把百姓与官家交融得这么便捷而深入。只要上网,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江湖,鲜活着每个人的存在,更迭着的每一天的咨询。 所以:"居庙堂之高"还高吗?只要关注网情,就是融入民情;"处江湖之远"还远吗?只要联通网络,就是贴近家国。 中国历史上曾经很是嘲笑西晋的惠帝司马衷,说他弱智。原因在于,有一次全国饥荒,朝臣报告说老百姓都没饭吃了,很多人饿死。而这位晋惠帝听后居然奇怪不解地问:他们没饭吃,为什么不吃肉啊?这就是《晋书》里记载的:"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自此,所有拿此事作为案例的书本里,都在讽刺晋惠帝的白痴。其实,这件事倒不一定就反映了晋惠帝智力低下,它更加说明了,长于深宫之中的帝王,他真的不知道普通民众的生活情况是什么样,他真的不理解寻常百姓家会饥荒到没有饭也没有肉!这就是"不知政失"的巨大悲哀,这更是"不在草野"的根本谬误! 为什么电视剧里总在上演古代皇帝微服私访的剧情?一方面,反射出被众星捧月、高处不胜寒的治国者,他们太迫切需要了解真实的社会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广大的民众心理,太渴望上层执政者能够真正懂得百姓、尊重百姓、善待百姓、服务百姓。 所幸的是,当今的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一座桥、简单架通官场与社会,它更是一张网、全面网罗领导与民众,紧密拥抱庙堂与江湖。 (三) 草野的江湖、草根的世界,绝不代表层次低、见识低,相反,历来就代表着鲜活强劲的生命力、民族绵延的黄土地。 从文化上讲,被尊为儒学经典、诗歌源头的《诗经》,就含有大量民风诗歌的采集与编纂,《诗经》"风雅颂"三部分的这个"风",就是专指民间歌谣。比如,"关关雎鸠"的鸣唱、"桃之夭夭"的欢歌、"在水一方"的飘逸……这些令后人膜拜向往的诗情,无一不是来自当初最民间、最草根的哼唱,却最终被礼敬为中国文化传世不朽的经典篇章。 直到现在,音乐、书画、舞蹈等艺术家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还都需要不断地去各地"采风"。采风,就是深入生活、采取民风,就是历身草野、学习草根。 而草根,确实需要我们学习、尊重和珍视。比如《红楼梦》里写尽了官宦世家的纸醉金迷、高不可攀,而其中看似最土气的一个小人物,来自农村的刘姥姥,在贾府的金玉满堂面前是似乎那么的相形见绌,——然而,在大观园众多贵妇人和娇小姐的宴会之上,只有这个草民刘姥姥最是身康体健、茁壮结实;而在贾府落败、走投无路、亲友冷眼、小人陷害之时,又是这个草根刘姥姥挺身而出、出手相救,她用平凡的百姓生活保护了贾府的后代血脉,她用生长在草野的淳朴良知延续着那些生命与情谊。 所以,草野还是很多人偏见中的"粗野"吗?草根还是很多人忽视中的"底层"吗?所谓"高手在民间",就在广大的民间土地上,生生不息地鲜活着一个民族在各行各业、在各方各面的生命力。 而在已经拥有七亿网民、还将汇聚更多网民的中国,网络空间,就是一个广大而真实的民间,不可不进入,不可不融入。 "知经误者在诸子",文教者要传播于这个民众空间里,才能真正做到,把精英层面独有的思想智慧,转化为民众共享的精神力量; "知政失者在草野",为政者要服务于这个民意空间里,才能切实做到,"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杜绝空谈、实干兴邦,谨防落后、与时俱进,少无用功、精准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