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环球新闻 / 正文
美媒:美国是贩卖人口和强迫劳动的重灾区
2021-12-27 作者:张梦旭 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吴静

美媒指出,“奴隶制在美国从未终结”,目前至少50万人遭受奴役——

美国是贩卖人口和强迫劳动的重灾区(深度观察)

近日,美国佐治亚州24名美国公民因涉嫌贩卖人口、强迫劳动等犯罪行为被起诉。美国司法部称,这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贩卖案之一。涉案人员以组织拉美民众到美国农场工作为名,诱骗并强迫100多人以极低的薪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工作,最终导致至少两人死亡。

美国司法部的起诉书称,至少从2015年开始,该犯罪团伙利用美国H—2A工作签证项目,从墨西哥、危地马拉等国偷运外国公民到美国得克萨斯和佛罗里达等州的农场劳动。这些工人徒手挖洋葱,每桶仅得20美分报酬。工人的居住场所狭窄且拥挤,且缺乏足够的食物和干净的饮用水。犯罪团伙还没收了工人们的护照和身份证件,在宿舍和农场周围架起了围栏,并有专人持枪警戒,工人稍有不从就遭到殴打或死亡威胁。美国司法部指出,该犯罪团伙从强迫劳动中获利超过2亿美元。检察官埃斯特斯将该案称为“美国现代奴隶制的典型案例”。

美国媒体认为,这一案件只是美国庞大的贩卖人口和强迫劳动现象的“冰山一角”。据非营利机构“美国农场工人就业培训计划”估计,美国至今仍有约50万童工从事农业劳作,很多孩子从8岁开始工作,每周工作长达72小时。根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的数据,1995年至2002年间,估计有907名青少年死于美国农场。美国“里士满正义倡议组织”称,美国是世界上贩卖妇女和儿童现象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被贩卖的儿童超过10万名,其中许多人被贩卖到“血汗工厂”、遭受性剥削或家庭奴役。

美国国务院2018年承认,美国是强迫劳动、奴役受害者的来源国、中转国和目的地国,合法和非法行业都存在贩卖人口情况。美国国务院网站指出,在美国,人口贩子强迫受害者卖淫和劳动,受害者数目庞大,但具体数据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精确统计。美国《里士满时讯报》报道,很多人以为美国的奴隶制在南北战争后就消失了,但事实上,“奴隶制在美国从未终结”。报道说,美国是贩卖人口和强迫劳动的重灾区,近5年来每年从境外贩卖到美国从事强迫劳动的人口近10万人,目前在美至少有50万人遭受奴役;美国有大量童工从事农业劳作,有24万到32.5万名妇女和儿童遭受性奴役。美国新闻网站Axios援引某研究机构报告说,美国约有40万人生活在现代奴隶制环境中,忍受着强迫劳动、性奴役和强迫婚姻。

美国全国人口贩卖举报热线的统计显示,2012年至2017年接报案件数从3200多个增加到8500多个,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以强迫劳动为主的现代奴隶制在美国酒店、餐馆、按摩店、农场、建筑业、家政业中广泛存在,受害者多是新移民、儿童、女性等弱势群体,涉案人员多使用身心虐待、威胁和羞辱等来控制受害者。研究美国人口贩运问题多年的记者奇斯曼指出,美国农场是强迫劳动的重灾区,许多拉美移民都是在低工资、低保障、高强度的农场环境中劳作。

强迫劳动之所以在美国长期和广泛存在,与美国政府对外国劳工合法权利的漠视不无关系。资料显示,全球8项劳动核心公约中,美国仅批准了2项,是批准公约数量最少的国家之一。特别是与强迫劳动问题直接相关的《强迫劳动公约》《强迫劳动公约补充议定书》《关于废止强迫劳动的公约》等3项重要法律文件,美国1项也没有签署,这恰好与美国在强迫劳动和侵犯劳工权利方面的长期糟糕记录形成了呼应。

与美国广泛的贩卖人口和强迫劳动现象相比,美国执法部门的打击力度明显不足。美国司法部今年10月发布的《2021人口贩卖数据报告》显示,2019年全美因贩卖人口和强迫劳动遭检察官调查的嫌疑人共2091人,但被定罪的仅有837人,被判入狱的仅823人。

美国沃克斯新闻网的文章指出,美执法部门对强迫劳动现象打击不力,执法官员对声称遭到强迫劳动的外国公民持相当怀疑态度。在一起案件中,美国一农场主开枪打伤了试图逃跑的农场工人,警察赶到后却首先逮捕了这名工人并调查其移民身份。长此以往,导致被强迫劳动的受害者不敢或不愿报警,他们的境况日益恶化。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权中心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在任何时候,美国各地都有成千上万人遭受强迫劳动,雇主和犯罪集团完全掌控着工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美国政府没有负起应有责任,导致大量犯罪嫌疑人逍遥法外。美国联邦执法人员往往无法对受害者及其家属提供保护,本应由政府承担的责任转嫁给受害者个人来承担。据美国司法部估计,在这些受害者中,每年恢复自由的不到1000人。

记者 张梦旭

(本报华盛顿12月26日电)

关键词:贩卖人口,Axios,美国国务院,美媒,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