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支持实体经济,金融业晒出成绩单
2022-04-02 作者:王俊岭 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吴静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日前召开的2022年第一季度例会提出,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近期,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晒出年度经营报告,一张金融业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的“成绩单”愈加清晰。

畅通企业融资渠道

如何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金融机构的必答题。

中国工商银行年报显示,2021年,该行境内人民币贷款新增2.12万亿元,同比多增2433亿元,增量创同期新高;投向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197亿元;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

交通银行大力支持实体企业,截至2021年底,交通银行境内制造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6.16%;战略性新兴产业、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分别较上年末增长90.90%、49.23%;绿色信贷余额较上年末增长31.37%。

在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核心区,邮储银行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加大“两新一重”、先进制造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重点领域的资源投入。截至2021年末,邮储银行公司贷款余额2.2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9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42.72%;服务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1000家;民营企业贷款新发放占比提高4.70个百分点。

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表示,在信贷投向上要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在零售信贷领域,主要围绕三农、涉农、普惠小微贷款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同时,邮储银行也会向信用卡、消费贷等领域增加投放,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积极防范化解风险

随着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如何防范和化解风险,对金融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中国银保监会3月31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卫东表示:“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累计收购金融不良资产本息7400多亿元,公开批量转让市场份额占比超过30%,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到去年底,我们累计开展市场化债转股业务260亿元,并将债转股业务拓展向各类企业。”

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庄乾志介绍,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自去年成立之后,已有23家保险公司加入,共同为中国企业相关项目提供保险服务。一年多时间,共同体保障的境外项目总规模超过160亿元,有效防范和化解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境外风险。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交易所等相关单位也积极行动,助力企业应对风险。3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通知,宣布免收沪市存量及增量上市公司2022年上市初费和上市年费、增量上市公司2022年股东大会网络投票服务费、2022年度CA证书服务费等多项费用,同时减免和调降数据中心专线及机柜费。上海证券交易所就进一步保障市场运行提出了30项具体措施,为广大实体企业减轻负担。

服务重大发展战略

立足国家发展大局,服务社会进步所需,成为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工作的重点和亮点。

交通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该行在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5.30%。从中国农业银行的年报来看,2021年,该行积极响应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作用。截至2021年末,中国农业银行县域贷款余额6.2万亿元,新增9130亿元,增速17.2%,余额占全行贷款比例达36%。增量、增速、余额占比均创近10年来新高。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发布的最新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末,中国人寿服务雄安新区投资存量规模近280亿元。在此过程中,中国人寿财险公司积极对接参与雄安新区建设的企业,服务数十个大型项目,为雄安新区建设提供多样风险保障。截至目前,该公司为雄安新区安置房提供风险保障超200亿元,参与雄安新区内数十家企事业单位工程险项目的投标工作,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近800亿元。

如何用绿色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邮储银行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3722.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52%,超过上年度30.20%的增速。中信证券董事会秘书王俊锋表示,去年中信证券与有关单位联合推出“中债中信证券ESG优选信用债指数”,并同步推出挂钩该指数的收益凭证产品,有效带动了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绿色发展。“下一步,公司将继续推动发行绿色债券、绿色投资等业务,以资本配置助力产业结构调整。”(记者 王俊岭)

关键词:成绩单,实体经济,供给冲击,债指数,ESG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