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环球新闻 / 正文
国际观察:英国“躺平”抗疫留下多重“后遗症”
2022-04-13 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曦

新华社伦敦4月13日电(国际观察)英国“躺平”抗疫留下多重“后遗症”

新华社记者郭爽

尽管英国新冠病毒感染水平已攀升至历史最高水平,但依照该国政府宣布的“与新冠共存”计划,英国绝大多数地区已解除所有防控限制措施,并取消了针对新冠制定的入境限制措施,将“政府防控转向个人责任”。

然而,无论从公众健康经受的真实风险、病毒持续变异带来的未来挑战、医疗系统正面临的巨大压力来说,还是从社会生活遭受的多重破坏来看……英国正在承受“与新冠共存”的多重“后遗症”。

感染水平历史最高,公众健康陷入危险

2月末,英国政府宣布实施“与新冠共存”计划,在法律意义上解除所有新冠限制措施,包括检测结果阳性者无须自我隔离,政府不再追踪密切接触者等。对此,罗莎琳德·富兰克林研究所所长、牛津大学教授詹姆斯·奈史密斯的评论可谓一针见血——这实际上是“通过感染病毒而与病毒共存”。

正如英国多名专家预料,英国政府此举必将促进新冠病毒传播。多项数据显示,英国疫情自3月以来持续恶化,感染水平已升至历史最高。

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估测数据显示,截至4月2日,英国已连续两周单周新增新冠病例近500万例,持续处于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英国政府13日凌晨的数据显示,该国累计确诊病例已超2167万例。

英国长期战斗在抗击新冠一线的医生戴维·斯特雷恩对新华社记者说,人们每秒钟都在承担“新冠患者就在身边”的风险,“与新冠共存”会“把你或你爱的人置于危险之中”。

此外,越来越多的英国民众因感染新冠而遭受长期症状的影响。有研究显示,五分之一新冠住院患者在5个月后仍不能工作,由于长期健康状况不佳而没有工作或在寻找工作的人增加了20万。

英国卫生安全局首席执行官珍妮·哈里斯指出:“最新研究结果再次提醒我们,大流行并没有结束,感染率如此之高,我们中的许多人仍面临感染新冠的真实风险。”

病毒持续变异,埋下公共卫生隐患

除导致新冠病毒在人群中加速传播外,英国全面取消防疫限制措施也增加了新的变异毒株出现的风险。多名专家指出,病毒进化的趋势未必日趋温和。

英国政府紧急情况科学咨询小组指出,大流行仍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较高流行性为病毒变异提供了更多机会,人类面临新的变异毒株出现的更高风险。该小组强调:“没有理由假设未来出现的所有变异毒株都是温和的。”

数据分析显示,目前,奥密克戎毒株的亚型BA.2已成为英国主要流行毒株。此外,英国卫生安全局还报告了600多例奥密克戎毒株的亚型BA.1和BA.2的重组毒株XE的感染病例。

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哈切特此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只要病毒传播率很高且存在未受保护的群体,就会创造一个有可能出现病毒变异的环境。病毒会不断进化,不可预知的病毒可能在任何时间造成大流行。

英国雷丁大学传染病学家西蒙·克拉克日前对新华社记者说,认为新冠变异毒株必然“越变越温和”的观点是“无稽之谈”。

社会生活遭受冲击,弱势群体压力更大

英国全面取消防疫限制措施对医疗系统造成了巨大冲击。鉴于目前新冠高感染水平和医护人员高病假率,无论在新冠病例的护理方面,还是在清理此前两年积压工作方面,英国医疗体系都处于艰难运转的状态。

英国国民保健制度官员表示,疫情给该国公共卫生体系带来“重大压力”,不少医院目前床位紧张,员工因病大量缺勤、劳动力严重短缺现象正在引发“完美风暴”。

英国政府自4月1日起不再为大多数公众提供免费病毒检测等服务,也在加剧社会分化,让弱势群体处于危险中。伦敦大学学院教授克里斯蒂娜·帕格尔指出,随着英国生活成本不断升高,数百万人将无法在有新冠症状等情况下负担起自我检测费用。

此外,全面取消防疫限制措施导致的病例数激增正严重影响社会生活。英媒日前援引一项调查说,四分之一英国公司表示,新冠疫情是导致企业员工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少航空公司因为机场人手不足,被迫取消部分航班。

“‘与新冠共存’就像政策办公室的公关行话,与现代医学格格不入。”英国知名传染病免疫学家丹尼·奥尔特曼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英国防疫政策的改变让人们深感困惑,但医院、学校和企业都会发现,有十分之一的人在生病,很难正常运转。他强调:“不能通过忽略病毒假装它不存在。”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