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实施 前4个月财政收入增幅回落
2022-05-18 作者:申铖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 题: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实施 前4个月财政收入增幅回落

新华社记者申铖

财政部17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293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5%,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4.8%。财政收入和留抵退税有什么关系?增速如何解读?记者就此采访了专家学者。

今年我国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4月,正是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的第一个月。

“退税减税政策,一方面有力支持企业减负纾困,另一方面也会造成财政收入减少。”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英华说。

据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当日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4月全国增值税留抵退税约8000亿元,相当于去年4月份全国财政收入的37.5%,政策效应集中释放。

“这里需要结合口径是否可比的因素判断,因为去年同期并没有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石英华说,为合理看待当前财政收入增长情况,需要结合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的收入增速判断。

从单月数据来看,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4月全国财政收入下降5.9%,增幅比一季度有所回落。“这既是经济短期内面临较大困难的反映,也是财政政策主动作为的体现。”石英华说。

“需要客观理性看待当前数据,财政收入增速回落,除疫情因素外,主要是受到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影响。”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说,在当前时点,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有利于增加企业现金流,提高抗风险能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分中央和地方来看,前4个月,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571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4.5%,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5.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39722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5.4%,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3.9%;在31个省(区、市)中,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23个实现收入正增长,8个为收入下降。

“可以看到,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前4个月,大部分地区财政收入实现正增长。”罗志恒说,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发达、产值占比较高,导致留抵退税政策带来的减收更为明显。

在财政支出方面,数据显示,前4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9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96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2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1%。

“从主要支出科目来看,科学技术、农林水、卫生健康、城乡社区、交通运输等支出增速较去年同期增长明显,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石英华说。

专家们普遍认为,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对冲风险、稳定经济、改善预期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前4个月财政收支数据看,今年财政政策在力度、进度、效度方面进一步加强提升,着力稳住经济大盘。”石英华说。

在许宏才看来,4月份财政收入增幅有所回落,主要是各级财税部门加大力度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减税退税政策的体现,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主动作为,通过财政收入的“减法”,换来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

“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的显现,财政收入也将会稳步回升。”许宏才说,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退税减税决策部署,财政政策靠前发力,用好政策工具箱,打足提前量,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出力,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关键词:罗志恒,增幅,政策效应,乘法,减法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