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数读中国这十年|外贸规模连创新高,不断实现新突破

2023-12-16 08:21 新华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  题:外贸规模连创新高,不断实现新突破

新华社记者邹多为、魏一骏

今年以来,我国外贸顶住压力,展现出较强韧性:前11个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7.96万亿元,连续2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回稳态势持续巩固。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外贸在带动消费、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8年、2022年外贸规模接连迈过30万亿元、40万亿元关口,自2017年起连续6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货物贸易额年均增长8%……新时代以来我国外贸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

“要加快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培育竞争新优势,拓展外贸发展空间,积极扩大进口。”2014年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时代以来,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2013年至2022年10年间,一系列数据印证着我国外贸发展的坚实步伐:2020年,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从2018年的突破1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突破2万亿元,进入快速发展期;2022年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至14.7%,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

“稳步扩大的规模、持续优化的结构以及不断提升的国际市场份额都印证着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庄芮表示,我国正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纵深推进,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外贸质效持续提升,新动能不断释放——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

近年来,以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成为外贸领域的热词,是外贸加速提质升级的代表。2022年,我国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等绿色低碳产品出口增速均超过60%,出口新动能快速成长。

新时代以来,通过加快改革创新、畅通物流通道、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等,我国外贸主体活力有效激发。2022年,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比上年增加5.6%,其中,民营企业逐渐成长为外贸“主力军”,年度进出口规模所占比重首次超过一半,对我国外贸增长贡献率达到80.8%。

我国外贸“朋友圈”进一步扩大——

除了与传统市场贸易伙伴维持密切联系,我国还积极开拓东盟、非洲、拉丁美洲、中亚五国等新兴市场。2013年至2023年10月,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过21万亿美元。其中,以人民币计,2022年我国对共建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19.4%,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2.9%,提升3.2个百分点;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同比增长7.5%;对非洲、拉丁美洲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4.8%、14.1%。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国际经贸研究室主任张宇表示,在坚持高水平开放中,生效实施的RCEP、持续扩容的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为深化外贸发展打开了新空间。此外,包括服贸会、消博会、广交会、进博会在内的国际经贸盛会也为外贸转型升级打开了新渠道。

当前,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相互交织,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仍然较多。为应对这一形势,我国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外贸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培育新业态、建设平台体系、深化改革开放、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贸易环境进一步明确了路径与方向。

庄芮说,我国外贸和产业领域的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模式和业态创新不断推进,在此背景下,深耕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对外贸进一步提质增效至关重要。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我国要更好地发挥外贸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积极作用,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多暖意和红利。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