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楼市调控最严省”也松动,“打补丁”政策或逐渐取消?

2023-12-22 09:27 作者:左宇坤 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静

房地产政策的暖风,也吹拂到了椰影婆娑的琼岛之上。

在各地楼市政策纷纷出现松动后,曾经有着“调控最严省”之称的海南也在发生变化。一则《关于优化调整房地产调控政策有关工作的通知》在海南房地产市场流传多日之后,海口率先跟进官宣:虽未放开全域限购,但进行了政策调整支持企业人才购房需求。

“调控最严省”的松动

海南省的房地产政策动向之所以如此受关注,是因为其上一轮的楼市调控中的严格手段。

此前,由于适宜的环境条件,海南吸引了不少以度假、养老为目标的购房者,也使得当地房价水涨船高。

2018年4月,海南祭出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楼市调控,首开全省限购之先河。“5年社保、5年限售、7成首付”的严厉程度,足可见在楼市过热阶段,海南严防炒房的决心。

“在上一轮调控中,从省级行政单位来看,最严的非海南莫属。”有业内人士曾如此表示。

严格的限购政策执行了五年多之后,海南省会海口首先确认了政策的松动。12月20日晚间,“海口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称,记者从海口市住建局获悉,为更好满足居民尤其是新落户重点企业、引进人才的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调整优化部分购房政策。

政策具体包括:省外户籍人员提供5年以上社保或个税证明可在限购区域内购买一套住房,提供2年以上社保或个税证明可在限购区域外购买一套住房;在海南注册的总部企业,其未落户员工,符合引进人才条件的,可购买一套住房;离异人士购房,按离婚后各方实际拥有的住房套数计算等。

文章中还提到,房地产研究机构海南锦诚海岛认为,截至2023年11月,海南新注册企业和市场主体已连续45个月排名全国第一,充分证明了海内外投资者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期待和看好。今年1月至11月,海口市新增市场主体138万户,同比增长93%,占全省的86%,新设企业住房购买需求快速增长。此次政策优化调整,将有利于满足重点企业及引进人才的刚性住房需求,有利于重点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海口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本次海口对限购政策进行优化,有利于释放更多购房需求,进一步修复当地市场预期,巩固当前市场修复态势。”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预计,未来海口仍有望继续优化楼市政策,促进合理住房需求释放。

“限制企业购房”出现变化

本次海口的房地产政策变化中,虽然并未如同传言般直接取消全域限购,但也有一条变化颇为引发关注,即“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可购买住房”。

限制企业购房是在市场过热时期,一项对限购政策的重要“打补丁”政策。同样以海口为例,在2018年4月全域限购后,2019年1月,海口市政府下发通知,暂停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出售商品住宅(经批准的企业人才周转房除外)。

彼时,各城市的限购政策多数针对个人或家庭,而对于以公司名义买房却鲜有限制。为保障刚性购房需求,防止以企业名义投机炒房,自2018年6月以来,西安、长沙、杭州、上海、深圳等多个热点城市陆续收紧企业购房。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认为,接下来也有可能零星去除原先“打补丁”类政策,例如上海的“离婚追溯”“三价就低”“限制企业购房”等。这类原先控制投机购房的政策,在当下市场形势下也无实际存在的意义,但此类政策的去除不一定会对拉升楼市形成明显影响。

今年11月,江苏盐城更是发布新政,鼓励和支持企业购买商品住房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具体而言,自颁文之日起至2024年2月底,对企业团购10套(含)以上新建商品住房用于解决职工住房的,给予企业所缴纳契税100%购房补助,再对企业按团购新建商品住房所缴纳的房产税每年给予购房补助,期限不高于5年。

“各地正在取消市场过热时的各类过严政策。”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海口的放松政策具有非常强的信号意义,说明到了年底和明年上半年,各类宽松政策依然会出台,进一步改变市场预期和降低交易成本,充分为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向好进一步发力。(左宇坤)

关键词:政策优化,打补丁,楼市,调控政策,房地产政策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