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新华全媒+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来自2024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的观察

2024-08-16 09:36 作者:严赋憬 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玮
摘要: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来自2024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的观察 绿色转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到水土流失治理,我国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新华社福州8月15日电  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来自2024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的观察

新华社记者严赋憬、张华迎、古一平

“十四五”前三年,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全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约7.3%;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全球最大、发展速度全球最快;2024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35.2%……

8月15日,2024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福建三明举行,主题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主场活动生态文明重要成果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用一组组数据,彰显我国全面绿色转型取得的积极成效。

绿色转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到水土流失治理,我国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近年来,江豚在长江频频出现,印证我国长江禁渔的成果。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表示,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持续恢复,2023年长江干流监测点位单位捕捞量均值为2.1千克,比2022年上升16.7%。“农业农村部将加强协调配合,强化督促落实,确保长江十年禁渔行稳致远、取得扎实成效。”他说。

水利部副部长朱程清在活动现场介绍了福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验:从曾经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面积的31.5%,到如今水土流失面积不到20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升到93.56%,昔日“火焰山”变为“花果山”。

朱程清表示,在长汀经验的引领下,全国不少地方水土流失治理卓有成效。全国水土保持率从2011年的69.71%提高到72.56%,水土流失面积、强度持续“双下降”,为美丽中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部署。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面临内生动力不足、基础薄弱的难题。解决这些问题要用改革的办法。

活动现场,自然资源部展示了多个城市规划与土地政策融合创新的生动案例。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庄少勤表示,自然资源部将深化“多规合一”和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表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已成为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的重要制度支撑。经过探索,我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基本建立,目前,全国已经划定44604个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基本实现全域覆盖。

福建三明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策源地。国家林草局副局长唐芳林介绍,近年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取得积极进展,截至目前,全国集体林森林面积达21.83亿亩,比林改前增长37%,森林蓄积量93.32亿立方米。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人的努力和法的保障。

现场数据显示,我国组织1064万名青少年参与“光盘有我”行动,组织247万人次“河小青”志愿者开展14万场净滩行动,绿色种子种进青少年心中。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徐晓说,青少年代表未来,生态文明关乎永续发展,将组织动员广大青少年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实践中展现青春风采、升华理想境界、实现自我价值。

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是生态环境法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临萍表示,2014年至2023年,全国法院共审结各类环境资源一审案件190.2万件,环境资源审判职能充分彰显。人民法院将切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的司法效能。

当天,2024年全国生态日三明倡议发布,向全社会发出驰而不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聚力“双碳”目标机遇等倡议,传递出凝聚合力、久久为功的决心和信念。

放眼全国,更多地方正积极开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尝试:福建出台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修复等300多份文件;江西深入推进节能降碳增效,铜、铅、锌冶炼等产品能效领跑全国;贵州深入开展赤水、大方、江口、雷山、都匀5个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发布。赵辰昕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生态环境分区,中国式现代化,主场,生态文明,绿色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