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文学艺术 > 正文

【作家写武夷】蒋泥 武夷山桐木关

2018-02-07 11:46:28  来源:武夷山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江江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图片来源网络

山上多云,手机信号不好,我们来到比较平坦的谷底,才打通电话,请师傅开车下来,接我们上行,往北,走了几十里山路,来到桐木村“正山小种发源地”、“金骏眉发源地”两块石碑前,下车观赏、游览。

所谓正山小种,那就是红茶的老祖宗了。1609年由荷兰商人带去欧洲。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皇查理二世时,以几箱正山小种红茶作为嫁妆,据传她每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泡一杯“正山小种”红茶。随后,英国的安妮女王提倡以茶代酒,将茶引入上流社会,正山小种红茶成为当时的奢侈品,风靡欧洲,在欧洲形成喝“下午茶”的风尚,甚至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英式下午茶,以正山小种加牛奶调制而成。英国人说“喝这种茶胜过饮人参汤”。诗人拜伦则在《唐璜》里写道:“我的心儿变得那么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真可惜,酒却是那么的有害,因为茶和咖啡使我们更为严肃。”

那时候没有“专利”之说,正山小种饮誉世界后,其他各地纷纷引进或窃取其养殖、制作方法,近者如安徽的祁门,远者如印度。

红茶的诞生完全出于偶然。传说1568年左右,明朝一支大军路过,晚上驻扎在桐木村,当地茶农逃上山,新采的茶青来不及制作,士兵们就睡在茶青上。第二天军队开拔,茶叶发酵。茶农立即炭焙烘干,烧的是马尾松,松烟味被吸附到茶叶里。未料到这样的茶泡出来汤色是红的,带有松烟香,卖出后更受欢迎,供不应求。可是正山小种也走过很长时间的下坡路。由于近代以来国内战乱频仍,到民国末期正山小种濒临绝迹。计划经济时代,也没有得到恢复。一千五百多村民住在草庐里,散布于桐木大峡谷断裂带内,艰难度日。即使到了20世纪末期,一斤正山小种茶叶只卖四五十元,也少人问津。仓库积压多了,茶青便无人采摘,茶园渐渐荒芜,有的只好砍掉茶树改种毛竹,靠加工毛竹维生。

2005年,受到两位来自北京客人的启发,桐木村茶人将芽尖按红茶制作方式予以萎凋、搓揉,发酵,烘干,茶叶有股淡淡的蜜香味——正是这道工序的改变,新品不同以往,大受欢迎。

命名时两位北京茶客察看茶叶,见它纤细紧秀,间杂金色毫尖,身骨重,似眉毛,能长久,取一个“眉”字。再从制作师傅的名字中取一个“骏”字,含骏马奔腾的吉意,又说明它的茶叶长在崇山“峻”岭的深山中。“骏眉”就诞生了。

后来制作了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的茶叶,喝起来都不错,当然味道不如全芽头的。便用金银铜作“姓”,区别等级,叫做金骏眉、银骏眉、铜骏眉——2008年铜骏眉改名“赤甘”。“赤”为红色,“甘”是口感。一芽二叶初长、较嫩者,为小赤甘。一芽二叶、叶较粗大者,为大赤甘。小者甘甜,大者醇厚。

1  2  3  4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