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古代的墟市经济
2020-06-18 16:12:22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
分享到:
|
|
清明上河图 局部 闽北位于福建的北部,与江西、浙江接壤,是福建通往中原的枢纽,经东汉、三国时期北方汉民南迁,逐渐形成规模。 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三年(282),闽北已有建安、东平、吴兴、建阳、将乐、邵武、延平七县。晋末至南北朝,兵燹频仍,随着晋乱,唐五代,汉民南迁及北宋结束后,中原百姓向南大逃亡,中国的经济中心逐渐转移,随之带来了丰富的经济、文化、科学知识和先进的生产技艺,闽北是中原入闽必经之地,很快便发展起来。其中,较为显现的是民间墟市经济的建立与产生。 连接浙赣的浦城墟市 浦城地处福建最北端,北邻浙江、西接江西,其境内枫岭关、二度关是入闽要道,盛产粮食、木材、农贸产品,以闽北粮仓著称,与毗邻的江浙两省有密切的商贸往来。尤其民间墟市在耕牛、粮食、食盐等物资与江浙两省的交易最为频繁。明代王世懋《闽都疏》称:“福建之土特产,无日不走分水关及浦城小关、下吴越如流水。” 浦城境内墟市有富岭市、花桥市、石陂街、旧馆墟、临江镇、仙阳镇、渔梁镇、水北街、观前街、西乡街、古楼街、洋溪街、山下墟等二十多处。如石陂街为浦城县南乡大墟集,农历每月逢三、七为猪墟,石陂的黑猪,在建阳、崇安(今武夷山市)、建瓯、松溪颇有销路,至今浦城南乡仍称石陂为“街路”。 |
相关阅读:
- [11-06] 松溪县溪东乡墟市顺利搬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