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南词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2020-12-03 09:22:1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郑正华 |
分享到:
|
|
2016年,南平市南词实验剧团更名为南平市南词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同年,肖向丽带着自编自导的南词说唱《山乡恋歌》,代表中心参加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第一次和全国各地的优秀演员同台竞技,没想到“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南平南词像一股清风吹进赛场,让评委们耳目一新,一举获得表演奖提名。 肖向丽教孩子们表演南平南词。 赵云燕 摄 看到南平南词艺术为更多的同行所认可,她喜出望外,对通过牡丹奖平台传播南词艺术产生渴望。 2018年,中心带着精心打造的作品《夜奔》冲击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却连提名都没拿到。赛后,肖向丽和团队分析,小剧种表演要想让评委和观众过目不忘,就应在坚守地方特色的同时有所创新。他们决心来年再战。 备战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中心决定选用肖向丽荣获2019年第三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大赛一等奖的作品。 为了突出“原汁原味”、增加戏剧冲突,肖向丽一改传统南平南词一开场就敲鼓的形式,增加一个“引子”——笛子伴奏清唱亮嗓。这一创新,很考验功力,但她选择迎难而上。 为了写好这个仅仅10秒钟的引子,肖向丽和负责作曲的余泽峰老师彻夜探讨,数易其稿。 比赛当天,南词说唱《晶晶当兵》第三个出场,肖向丽台风端庄稳重,塑造了“95后”“晶晶”、“50后”“姑妈”及说书人三个角色,让整个作品立体生动、极具感染力。 9月25日,中国曲协公布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获奖名单。肖向丽从394名演员中脱颖而出,成为6名“牡丹奖·表演奖”得主中的一名幸运儿,为南平南词摘下第一朵“牡丹”。 躬身欲盼春满园 从台前到幕后,又从幕后走回台前,学戏、演戏、悟戏,肖向丽形成自己“继承不泥古,创新蕴传统”的表演风格,成功塑造一个又一个深入人心的舞台艺术形象,在大赛中不断摘金夺银。 “这些年,我参加很多比赛,一方面为开拓视野、提升自我,另一方面为南平南词这个小曲种发声,希望能得到更多人关注。”肖向丽说。 作为流行于南平的一种曲艺形式,南平南词形成于18世纪后期,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比于其他曲种而言,南平南词历史较短,没有丰富的曲牌,也没有名家流派。 但在肖向丽看来,这恰是一把双刃剑,虽有根脉不够深厚带来的底蕴浅薄等问题,但同时也使得这门艺术没有太多的禁锢,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开拓空间。 “列入国家非遗保护项目后,南平南词发展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但表演和创作人才仍然短缺。”肖向丽说,这几年,中心一方面与南平艺术学校合作,培养更多艺术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南词进校园、进社区、进厂矿、进军营,让更多人切身感受南平南词的独特魅力。 从2007年起,肖向丽坚持在南平艺术学校兼职教学,带出来的第九代南词传承人先后在省市级曲艺比赛中荣获佳绩。 2009年,肖向丽被南平市延平区聘为南词进校园艺术指导,她把心血倾注到这个新天地。接下来,她打算和南词人一起创作一批和孩子有关的作品,每年开展南词非遗进校园巡演时,让孩子们以体验的方式参与演出,感受南词艺术。 “我和团队会努力扎扎实实创作一批精品,持续打造南词品牌,使其成为闽北地区一张亮丽名片。”肖向丽说。(福建日报记者 树红霞) |
相关阅读:
- [07-31] 台湾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交流促进会与南平市南词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合影
- [02-03] 南词说唱《“举报”电话》
- [10-16] 南平南词参加巴黎中国曲艺节载誉归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