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让“老档案”焕发新活力
2024-06-09 08:11:05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
分享到:
|
“几十年前的档案资料不到2分钟就找到了,真方便!”延平区市民陈先生最近要办理退休前的工龄认定,他前往延平区档案馆通过跨馆查档,找到了保存在南平市档案馆的1987-1989年南平市针织厂工资表等记录。
南平市档案馆是南平市永久保管档案资料的基地,馆藏档案183个全宗,共有档案379412卷,176735件。建馆60年来,馆藏档案资料已由单一的文书档案发展为集文书、科技、声像等档案于一体,并配有丰富图书报刊等资料的馆藏体系。纸质档案数字化之后,不仅减少了市民查档的等待时间,而且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现在只需动动手指操作就能轻松搞定,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翻找成堆的纸质材料了。”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南平市档案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秉持“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以创建全省示范数字档案馆为目标,通过全范围完善基础设施、全流程优化系统功能、全领域丰富数字资源、全过程保障安全运行、全方位提升服务能力的“五全”保障,着力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数字赋能,加速推进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市档案馆紧跟信息技术发展步伐,坚持“科技兴档”,组织召开《南平市数字档案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初步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会,对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进行论证,并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推进数字档案馆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数字档案馆提档升级。通过数字档案馆建设打造了智能化中控中心、数据机房,配有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消毒机的档案消杀中心,600平方米档案查阅利用中心等信息化功能区域;按照“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的要求,努力推进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馆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数字档案管理和应用水平,全市馆藏档案数字化率已达到馆藏量的90%以上,得到省档案局通报肯定。
开放共享,多举措提升查档用档服务效能。市档案馆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着力改善服务大厅查档环境,配备大屏幕、大字体、大音量,开发无障碍模式或极简模式,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打造优质服务窗口,依托数字化平台,创新“四服务一前置(增强窗口服务意识、拓展查档服务方式、延伸查档服务距离、提升服务群众水准,馆藏资源内容前置)”查档服务流程;深化“异地查档、跨馆服务”机制,接入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开展网络查档利用,查档服务范围从省内辐射到江西、浙江等地。制定档案开放审核工作实施方案,成立档案开放审核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组,对馆藏40余万件档案进行逐件审核,群众凭身份证即可查阅馆藏开放档案目录,实现查档流程缩减、查档速度提升、查询内容增多。据统计,2023年全市共接待查档群众1.3万人次,利用档案5.8万余卷7.3万余件,测评统计群众满意度达100%。
牢记嘱托,挖掘档案资源讲好南平故事。市档案馆围绕中心大局主动服务,在接到“务必找到”重要档案资料任务后,工作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馆藏档案进行抽丝剥茧,重新梳理每一条线索,判断出可能保存有该份档案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所有涉及单位,并依托数字化平台进行深度挖掘,打破时空壁垒,延伸资源触手,实现跨区域、跨省份、跨国界的资源引进和合作,让历史档案更真实、更完整。去年以来,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挖掘,整理、编研了《环带上的中国传统村落》等10本书籍,撰写了《闽北茶点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考》《暨南大学在建阳的办校历史研究》《关于“鼓岭缘——邵武篇章”的历史研究》等资政参阅文章,提出了“倡导‘和’的理念,生产与茶叶相匹配的茶点”“组建专班,深度挖掘福益华等闽北‘鼓岭之友’的故事”“深入挖掘暨南大学在建阳这段珍贵历史和文脉”等意见建议,对推动南平茶文化和茶产业发展,挖掘暨南大学在建阳的办学历史,促进中美民间地方交流等发挥了参考作用。
下一步,南平市档案馆将继续深化档案数字化战略转型工作,全面提质增效,以档案信息化推动档案工作现代化,让“老档案”焕发新活力。(蒋雪娇 林露)
相关阅读:
- [11-24] 南平市档案馆开展“学习新思想 争做好青年”读书分享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