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建瓯:北苑有贡茶一“茗”倾天下
2022-06-27 09:30:30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陈艳 |
分享到:
|
“雅玩”风靡
宋徽宗不仅自己摆茶宴,而且还给近臣点茶、分茶。《梦华录》中,赵盼儿说:“先帝25年前在金明湖赐百官北苑茶”。
宋朝朝廷饮茶之风极盛,极大地刺激了茶文化的发展。北苑贡茶由单纯的饮品发展成竞技性的文玩。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这句话来自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意思是:斗茶的味道胜过醍醐(极好的奶酥),茶香胜过兰、芷。“斗茶”,也叫“茗战”,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使用上好的水、器具,轮流烹煮,相互品评,以分高下。此茶风起源于建州北苑,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比选贡品茶,而后传入宫廷并流传至民间,一时风靡全国。
宋人斗茶,先击碎团茶,继而研磨成粉,过筛后倒入茶碗,以开水冲泡,而后用茶筅在盏中击拂,打出细腻的泡沫,以打出的泡沫白为美,以久为胜。蔡襄有述:“故建安人斗试,以青白胜黄白”“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则对北苑茶斗形、斗味、斗香、斗色的情景有着详细的描述。
《梦华录》第一集中,刘亦菲饰演的赵盼儿展现了点茶技巧。赵盼儿初至东京时,就以斗茶“约战”茶叶行会里的各大名家。
茶由品饮上升为艺术则是在茶百戏上充分体现。茶百戏又称汤戏、茶戏、分茶、水丹青,是一种能使茶汤的纹脉形成文字和物象的古代茶艺,其特点就是仅用抹茶和水通过冲点和搅拌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像。
茶百戏所用的原料多为团饼茶,由团饼茶加工成可以用于点茶的茶粉需要经过炙茶、碾茶、罗茶等工序,武夷茶百戏的演示步骤主要有候汤、烫盏、点茶、分茶。
茶百戏在唐代已初现雏形,到宋代可谓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茶百戏有宋朝朝廷的推崇,以及欧阳修、苏轼、陆游等大批文人的作品传播。元代后,由于点茶法逐渐被泡茶法取代,茶百戏不再盛行。
武夷山茶学专家章志峰致力茶百戏研究二十多年,他通过大量的史料考证和反复实验,终使茶百戏在2009年“重生”。2017年,茶百戏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章志峰成为该项目的省级非遗传承人。
再现“龙团”“凤饼”
建瓯从唐末五代时期就开始制研膏茶,“腊面茶”为其中名品上贡皇家,“龙凤团茶”则是精品,到了宋代,可分为“大、小龙团”“大、小凤团”,其中又细分多款名品,到宋徽宗时达到鼎盛。但到明朝之后,研膏团饼茶逐渐转向散茶制作。
1993年,刘成龙等建瓯茶人试着恢复龙凤团茶制作技艺。他们根据古籍的描述和出土的器皿大致想象“龙团”“凤饼”是什么样子。经过十多年的摸索,2006年刘成龙制作成功第一块“大龙团”,还根据古籍描述,结合出土的建窑建盏等文物,恢复了点茶技艺,形成比较完整的团饼茶制作、点茶体系。凭借“大龙团”的制作成功,建瓯申报非遗,福建乌龙茶制作技艺(北苑茶)于2011年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刘成龙为其代表性传承人。
如今,刘成龙每年谷雨前都会采摘新鲜的茶叶芽头,做成一两重的龙团、凤饼和少量硬币大小的小茶饼。“龙团凤饼主要用以观赏和收藏。”刘成龙说,“但传承团茶制作技艺,制成的小茶饼可用以宋式点茶,它会有越来越多人喜欢。”
作为传承人,刘成龙带出了几位徒弟。建瓯薄兰芷荟品牌创始人、茶艺师黄梦倩就是他的亲传弟子之一。黄梦倩经常在薄兰芷(万春店)演示点茶,给客人分茶,指导客人描绘粗浅的水丹青。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古时北苑贡茶制茶技艺经过历史大浪淘沙,由达官贵人都一饼难求到百姓的口粮茶,由耗资巨大到普通消费,由繁芜的茶饼技艺到散茶制作。北苑茶制作由最早的蒸青碎以及蒸青向炒青转变,茶品由原先的团饼茶向散茶更迭,至清朝之后其制作工艺随着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改进和创新,也就成就了今天的闽北乌龙茶。现在的矮脚乌龙小包装茶,沿用“北苑贡茶”品牌,着力浸润北苑匠人工匠精神。
通过现代化手段制作的“北苑贡茶”公用品牌产品,算不算是老技艺的传承呢?刘成龙认为,毕竟团茶淡出历史,小包装茶更符合现代人的饮茶习惯。但制茶中能凝聚北苑贡茶制作技艺的精华,制成高标准的茶品,就应认可它。当然,这个“标准”比较难立,需要广大茶人的认可。当下,建瓯市政府正强力推动北苑贡茶茶叶评审体系和标准的建立。
佳茗似佳人
“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建瓯人常引用宋代周绛 《补茶经》里的这一诗句,引以为傲北苑贡茶。
吟咏北苑贡茶的名人甚多,与上一诗句同负盛名的要数陆游《建安雪》开篇点明“建溪官茶天下绝”。十年前,我在建瓯工作,当时的一位建瓯市领导曾考我能否通篇背诵《建安雪》。概因“建溪官茶天下绝”带着定论性,最是令人深刻,反而后面的诗句不容易记了。
“建溪官茶天下绝,香味欲全须小雪。雪飞一片茶不忧,何况蔽空如舞鸥。银瓶铜碾春风里,不枉年来行万里。从渠荔子腴玉肤,自古难兼熊掌鱼。”陆游初到建州任福建路提举常平茶事一职,便道出了对北苑茶的挚爱。
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有“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我对此甚是认同,私以为北苑茶就是佳人,可以极尽赞美之。
北苑贡茶制作之精良、成品之金贵、茶质之精美,不仅为皇家乐享并青睐,而且也收获了大量文人墨客赞誉有加,颂咏诗词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点赞建瓯北苑茶的古代名家达260多位,诗赋达700余首。
当然,北苑贡茶最强大的粉丝非宋徽宗莫属。宋徽宗身为君王,爱北苑茶至深,躬身为北苑茶撰写专著《大观茶论》。他在《大观茶论》里写道:“龙团凤饼,名冠天下”。相关的茶学专著不断问世,有丁谓《北苑茶录》、蔡襄《茶录》、陆羽《茶经》等。在宋代有目可考的30种茶书中,关于北苑茶事就占了16种。
北苑文化是世界茶史最为璀璨的一页,是中国茶文化的巅峰。
再迎建州春
北苑贡茶属于蒸青研膏茶。此茶制作过程非常严苛,在原料上就体现了精细,采用的是谷雨前茶树萌新芽的茶叶芽头,其采制工序有采茶、拣茶、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焙,并有几“水”几宿“火”之分。北苑贡茶体现了闽人智慧,其至醇至味、至雅至乐而备受推崇。作为珍贵的茶叶贡品,它是封建社会皇权的象征,也承载着文人士大夫对高层次社会地位的寄托。
如今,曾经重金难求的北苑贡茶已回归本真,传承北苑贡茶制作技艺的精髓,秉承工匠精神制茶,成为建瓯茶人的新追求。在建瓯,斗茶活动也转为民间斗茶赛、品茗节。建瓯是北苑贡茶的故乡,也是全国重点茶叶产区、全国乌龙茶主要生产基地,目前茶叶种植面积达13.1万亩,茶叶年产量在1.84万吨左右,年产值超12亿元。建瓯市正聚焦“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定位,做优一片叶(茶叶),全力打造“北苑贡茶”公用品牌。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发展,建瓯市制定了北苑复兴行动“1+5”计划,以打造中华茶文化圣地为目标,从遗址活化、讲好历史、振兴茶业、茶旅融合、对外交流等五个方面发力,创建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活化利用北苑文化、打响“千年建州·北苑贡茶”品牌,重铸北苑贡茶“天下之最”辉煌,重展千年建州荣耀。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4月20日,建瓯市在北苑御焙遗址举行北苑“喊山祭”活动,同时在百年矮脚乌龙园开园,拉开了北苑复兴的大幕。喊山祭承载着茶人对自然的敬畏、对茶树的礼敬,对丰收的渴望,对美好的追求。
将茶旅融合,建瓯还推出“北苑贡茶文化之旅”。这条旅游路线,串联了北苑御焙遗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凤凰山茶神庙、东峰金盘山喊山亭、小桥甘源生态茶园等富含茶元素的地点。游客在游览美景,感受天地之灵气的同时,还能品茶或点茶,品味宋代人的风雅生活,体验一次茶事“穿越”。
北苑茶自宋太平兴国二年成为御焙,至明洪武二十四年罢贡,御贡达458年。四百多年的积淀,北苑贡茶至今馥郁芬芳。近年来,北苑茶文化在一批优秀的影视作品中得以“穿越”,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等剧中不少场景展现了宋朝人酷爱茶生活。影视剧热播犹如打开一扇茶文化之窗,良好的传播效应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建瓯北苑。
来吧,赴一场茶文化之旅,品一道岁月静好……(徐俐敏)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