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之花”绽放得更绚丽——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特派员制度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侧记
2022-08-27 09:15:20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
分享到:
|
“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源于南平市,起步于福建省,推广在全国,促进了千千万万的农民增收致富,为加快农业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化改造、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科技特派员把科学技术的实惠洒向农村,这项制度是科技深深扎根农村的长效机制,是今天中国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科技特派员是农村科技的传播者,是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
“实践证明科技特派员行动和制度创新是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是农村科技体制创新的典型范例,是农村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标杆和样本。”
……
8月26日,武夷山下,崇阳溪畔,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特派员制度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正在召开,省内外科技特派员理论研究专家代表、科特派制度亲历者代表、最美科技特派员代表等齐聚一堂、各抒己见。
科技特派员制度,凝聚着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指导,是由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提升的农村工作重大机制创新。
1999年以来,数以万计的科研工作者有了“科技特派员”这个光荣的称号,在闽北广袤的田野中,留下了一个个忙碌的身影,见证了一个个硕果累累的秋天。
在现场,79岁的谢福鑫满面笑容,身披福建省“最美科技特派员”绶带的他感慨地说:“能够获评‘最美科技特派员’是组织对我的认可,是荣誉、也是责任。只要我还能跑得动,就会一直干下去,我永远是一名科技特派员!”
“最美科技特派员”代表、武夷山市农科所高级农艺师刘国英表示,“科特派”的使命就是无偿地把技术传授给更多人,让整个行业都有好手艺、好工艺。“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科技特派员制度一定会进一步完善、巩固。也希望今后有更多的科技人才加入科技特派员这个队伍,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今年,顺昌的林下竹荪种得不错,你有空可以到顺昌来看看。”参会的顺昌县大历镇乡村振兴发展中心教授级高级农经师高允旺到哪都忘不了“推销”竹荪,他与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获科技部通报表扬人员代表、福建省农科院高级农艺师苏海兰聊到了一起。
“20多年来,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我们科技工作者搭建了一个平台,让我们走向农村、走进农民,将自己的技术变成农民口袋里的钱。”高允旺说,科技特派员制度成就了他,让他有机会帮助乡亲们“种”出绿色的未来。“虽然我快要退休了,但即使退休了,我也还是一个编外‘科特派’,我依然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媒体的发展,继续把好的技术传下去,让更多农民朋友得到实惠,钱包更鼓!”
物换星移,长河不息。接力23年,科技特派员制度走向了全国。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福建日报等各级新闻媒体对科技特派员依然保持高度关注。
“科技特派员制度起于南平,兴于福建,23年过去了,该制度在闽北大地上依然迸发着旺盛的生命力,持续地惠及农村和农民。此次理论研讨会在南平召开,就是对当地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充分肯定。”福建日报记者赖昊拓表示,创新是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灵魂,他不仅看到了南平对该制度的坚持与巩固,更见证了有关创新的不断涌现。“随着更多的政策支持、学者关注,这篇田野大地上的‘论文’一定会越写越精彩。”
“活跃在广大基层的科技特派员,在科技普及和科技推广中,能将群众急需的科学技术精准送达、及时指导到位,不仅助农脱贫,还为科技成果转化搭建起畅通的桥梁,让科研成果不会仅仅停留在实验室里、论文中。”省广播影视集团记者王浩说,23年来,广大科技特派员带着任务和责任扎根基层一线,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奉献才智,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愈发凸显。“我们也会继续将镜头对准‘科特派’,讲好‘科特派’的故事。”
中国网记者蔡瑛表示,23年来,南平持续不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尤其是近年来通过进一步创新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强化要素保障,搭建培训交流平台,让新时代科特派制度焕发新活力。“我们也会持续关注南平、关注南平的‘科特派’,通过好的宣传,让南平这张‘名片’更加亮眼。”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科技特派员再启航。
农业农村的绚丽画卷日新月异,科技特派员为“农”为“科”为“派”的初心始终不变。他们将继续行走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播撒更多科技的种子,以实际行动让“科技之花”绽放得更绚丽。(卢国华)
相关阅读:
- [08-26]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特派员制度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在南平举行
- [08-25] 农行南平分行:助推武夷岩茶绿色优势转化为富民优势
- [08-25] “只要还能跑得动,就会一直干下去”——记79岁科技特派员谢福鑫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