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土地“苏醒”了
2022-09-14 09:18:49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
分享到:
|
10日,记者走进延平区洋后镇洋后村,但见一垄垄玉米苗长势旺盛,一株株黄豆苗生机盎然。而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长满杂草的撂荒地。
“没想到这17亩撂荒地能重新种上粮食,在大家的齐心耕种下,产量应该不错。”洋后村驻村第一书记郑臣霖看着满眼的绿,心里美滋滋的。
洋后村的荒地利用,是南平市集中力量整治撂荒地,盘活农村“沉睡”土地的一个缩影。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今年以来,南平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及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压紧压实各县(市、区)和行业部门责任,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齐心共耕希望田”活动,全力推进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和撂荒地集中整治,5万多亩撂荒地被“唤醒”,正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创新机制,统筹利用撂荒地
除草、翻耕、浇水……9日上午,浦城县委宣传部党支部的10名党员在共建村——富岭镇泽潭村的抛荒地上忙得不亦乐乎。
“眼下这个季节,很多农作物都不适合种植,我们就先安排种植白萝卜,把地利用起来,等到明年开春,就开始种植水稻。”浦城县委宣传部党支部书记王树瑜表示,他们将认真落实“三包”要求,与泽潭村齐心共耕希望田。
何为“三包”?“三包”就是支部包村、党员包户、企业包田。这是南平市突出党建引领,深化“机关联乡村,党建促振兴”,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撂荒地整治的推动优势,以实际行动保障粮食安全,凝聚合力走好闽北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的创新之举。
支部包村、党员包户,增进机关党员干部与老百姓的感情,密切干群关系。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023个基层党组织、10693名党员积极参与“齐心共耕希望田”活动。与此同时,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结对2455个村(组),参与撂荒地统筹利用工作,实现企业包田。
“我们鼓励这些经营主体深挖共建村资源禀赋,在全市范围内统筹认领撂荒地,通过建设粮食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粮食产品精深加工等形式,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南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徐春晖介绍,市县两级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对撂荒地进行实地调查后,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引人引才复垦、农户自主复垦、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社带农户、“民企带村”流转、种粮大户流转、家庭农场流转、村集体代复耕、集体流转分包等10种利用方式,同时因地制宜安排水稻、玉米、大豆等N种农作物生产,即“10+N”撂荒耕地复耕方式。
相关阅读:
- [09-13] 浦城:深化山海协作 实现合作共赢
- [09-05] 松溪溪源村:“三变”改革铺就乡村振兴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