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打造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山区样板”
2022-09-26 18:00:5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
分享到:
|
东南网9月26日讯(通讯员 叶秋艳 吴楠)盘活释放5157宗、1172亩闲置宅基地和3000多亩可交易集体建设用地量,打造“丹枫白露”“九仙画苑”等文旅品牌,新建8个果蔬冷链库房,促进村集体村民双增收……截至今年9月,宅基地改革在建瓯试点推行已两年,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效。
试点以来,建瓯围绕7个方面20项改革任务,着力构建一套以宅基地改革引领乡村振兴行动的支撑体系,有效破解农村在土地使用上“一边捆着草、一边饿着牛”问题,激活沉睡资源,推动乡村振兴,打造农业大市宅基地改革“山区样板”。
创建智慧平台 房地一体“数据化”
建瓯市运用5G技术,率先在全省建设集资源、技术、管理于一体的“三农”智慧农业云平台,以数字赋能宅改。通过建立房地数据仓库,实现数据信息的多跨协同,贯通共享国家和省上涉农、自然资源数据,全面汇聚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国土三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信息,搭建宅基地“数据底图”。通过数据关联运用,开发对接“智慧云平台”手机app,打造数据采集“掌中宝”,全面启动实地调查摸底,运用卫星遥感、高精地图等地理信息技术,对全市207个村开展宅基地信息专项调查,系统将规划、现状、权籍、基础地理等各项数据全面导入云平台,绘制全市房地一体“数据库”。
智慧平台的运用,让建瓯宅改实现管理服务“信息孤岛、多头散乱”向“高效协同、一网统管”转变。目前,通过“三农”智慧农业云平台,已完成全市11.02万户、43.51万人的成员基础数据确认,精准调查录入11.2万宗农村宅基地信息。
加强系统集成 用地建房“规范化”
自下而上、先立后破。建瓯市通过理顺机制、明确制度、规范管理,推进改革行稳致远。为明确认定标准,成立县乡村三级领导机构,由各村党组织牵头组建以党员为主的454个村民理事会,健全登门摸底、讨论决议、审核批准、张榜公示等整套宅改工作程序,充分尊重村情实际和村民自治,针对宅基地分配、资格权认定等重大改革事项,开展集体民主协商,明确了宅基地资格成员、保障户的认定标准与限制条件,做到理事认定、乡贤参与、群众认可、精准可操。
同时,建瓯市每年计划投入200万元,统一购买服务,委托有资质机构,聘请专业巡查队伍,统筹地貌风光、历史文化等,制定《农村住宅图集》,开展测绘、设计、技术等服务,指导村民建新房、建好房,实现“一套图”“一项技术”管风貌、管安全。同时加强集成制度设计,聘请专业律师团队,围绕宅基地的分配处置、入市流转、有偿退出、有偿使用、问题处理等方面,加快探索形成《农村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意见》《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流转和退出暂行办法(试行)》等19项制度创新成果,理顺历史遗留问题,规范用地建房管理,明晰入市交易办法,推动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宅基地节约集约高效开发利用。
着力赋能增效 盘活沉睡资源“多元化”
建瓯市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探索资源、资产、资本转化利用模式,破除要素制约。为鼓励农民主动退出宅基地,出台了《建瓯市乡村人口进城购房优惠实施办法》,实行有偿退出“宅票”制度,对自愿退出宅基地的农民实行购房优惠政策;探索推行“宅改票”有偿退出机制,根据农民拟退出宅基地的区位、面积等,由村集体信用背书,农民可以持宅票自由选择“以地换地”“以地换房”“以地换钱”等补偿方式,有效引导搬迁农民跨村跨镇安置。
建瓯市还深化“银村合作”,推出“宅改贷”项目,采用信用、抵押、质押、组合担保等方式,贷款最高授信可达1000万元,保障宅基地收储、流转、建房、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资金需求,为盘活资源、振兴乡村注入金融活水。
建立资源盘活“流转”模式。通过搭建资格权管理平台,拓展“居住权”的权能,在保障村民“资格权”的基础上,拓宽原有村内“一户一宅”的区域范围至市域范围,实施“有偿取得资格权”等方式,设立投资创业满5年、优秀人才引进等条件,实行全市范围跨村流转,探索整村搬迁、改造提升、产业带动、旧村复垦、整体盘活、生态复绿等宅基地综合利用模式,盘活大量“沉睡”资产,促进城乡要素互动。
目前,已发放21张宅改票,面积达3600㎡,发放“宅改贷”85户,金额898万元,面积近13000㎡,实现农村生产要素从资源变资产。
自宅改以来,建瓯市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培育24个省市级“绿盈乡村”、7个省级乡村振兴带,完成16个传统村落、30余处历史文化建筑进行保护修缮,整治农村裸房1011栋……宅基地改革正为建瓯市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相关阅读:
- [09-25] 延平区炉下镇斜溪社区村打造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 [09-25] 顺昌县洋墩乡发展柑橘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腰包鼓了 生活甜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