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亭书院的祭祀仪式
2022-10-18 08:58:05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温柳婷 |
分享到:
|
石牌坊
考亭书院
麻阳溪畔,玉枕山上,坐落着一座恢宏的仿古建筑群。只有山脚下一座苔痕水渍洇染着岁月沉淀的高大石牌坊,为四柱三间五牌楼结构,上面刻有麒麟、雄狮、仙鹤、凤凰等祥禽瑞兽,以及牌坊匾额上的宋理宗御笔“考亭书院”,是仅剩的历史遗存,让人怀古之幽思,旋即产生了一种溯古道今、荡气回肠的文化气息……
考亭书院位于南平市建阳区考亭村,之所以在历史上备受重视,除了是闽学(考亭学派)渊薮外,以考亭为代表的南宋书院,传承历代书院的祭祀传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祭祀仪式。
祭祀通常被视为中国书院的三大基本功能之一,而以考亭书院为代表的福建书院,其祭祀功能在中国书院发展史上的影响尤为突出。
朱子创办考亭书院时,即举办祭祀活动,其目的是要让他的弟子从先圣先贤的身上吸取教益,强基固本,培植道德教化,增强文化自信。更重要的是,通过祭祀活动,能使儒家的道统学说得到生动、立体的呈现,从而使门人文脉不绝、道统不坠。
考亭书院在祭祀方面有两大创举:一是配祀孔门四大弟子;二是从祀本学派之先贤。
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十二月,朱子在考亭沧洲精舍主祀孔圣,并以颜渊、曾参、子思和孟子配祀,此为全国书院开启了祭祀孔子并以四位门人配祀之先河。而在此之前,北宋时仅有颜子和孟子两位配祀,左颜右孟。曾子、子思加入全国性配祀,则是在宋理宗咸淳三年(1267年),与朱子考亭书院“四配”崇祀相比,晚了70余年。
朱子逝世后,论定他的道统地位,阐扬他的闽学思想,并使他成为各地书院、祠堂崇祀对象的功臣,是当时学界公认的朱门领军人物黄榦。黄榦在《朱文公行状》中,全面论述了朱子的学术思想和人品道德,并给予他“绍道统,立人极,为万世宗师”的高度评价,并将前人所创由尧舜开其端,一直到孔子、孟子的道统之传,下延至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和朱子。诚如林则徐提联考亭书院赞曰:“道通阐新传,洙泗真源今未坠;儒型垂梓社,沧州精舍此重开。”
将朱子作为祭祀对象落实到考亭书院,则是朱门后学刘克庄。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秋,在朱子逝世25年后,刘克庄任建阳知县,在考亭书院内建文公祠,次年(1226年)落成。祠中张挂朱子遗像主祀,而以门人黄榦配祀。这是考亭书院创建以来祭祀朱子的开端,也是从祀考亭学派先贤这一创举的肇始,后来的考亭书院集成殿就是后人祭祀朱子的场所。大殿内正中立着的是朱子塑像,旁边是他的“四配”塑像:蔡元定、黄榦、刘爚和真德秀。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率先举行朱子祭祀典礼,明景泰六年(1455年)上升为国家行为。
刘克庄不仅在实践层面上将朱子考亭沧洲精舍的祭祀活动发扬光大,还努力在理论层面上加以总结,将朱子考亭沧洲精舍所确定的“四配”、朱子亲手制定的祭祀程序《沧洲精舍释菜仪》等逐渐成为定例,通称为“沧洲之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宋度宗时期,全盘采纳这个道统规范,从此全国各地孔庙就依次序排列。
南宋后期,朱子理学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700多年以来,朱子理学得到朝廷的进一步推崇,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正月,在朱子逝世41年后,得享“配祀孔庙”的尊荣,初始只是列在东庑,到了清康熙帝时,将其上升为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位列大成殿的“十二哲”,并取得与周、张、二程并列的五大道统圣人的地位,这在春秋以来是唯一的,“北孔南朱”从此不胫而走。
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与转化,书院中兴,文脉延续,据不完全统计,如今中华大地各式书院逾两万所,约为古代书院总数的三倍。新修的考亭书院还原了朱子当年讲学的处所——道原堂,正中间墙上悬挂着孔子及“四配”像。在两边庑壁挂有宋十贤像: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司马光、杨时、游酢、罗从彦、李侗。每年10月18日(朱熹诞辰日),考亭书院及福建有关地方都会举行朱子祭祀大典,已被列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戎章榕)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