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傩舞,邵武在传承弘扬
2022-11-03 17:52:5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
分享到:
|
东南网11月3日讯(通讯员 林传仁)这是一所“现代”的农村小学,却将“古老”的民间傩舞请进,并成为一块闪亮的名片!
这所小学,有着一支能够拉得出去的傩舞表演队伍和专门的傩舞训练室、展厅、文化墙,课后延时活动还有三四十人的傩舞兴趣班……
夸张的面具,怪奇的着装,诡异的步态……2022年深秋,笔者走进故县中心小学,被这所学校浓郁的傩文化所吸引,所召唤!
邵武市故县中心小学的傩舞情缘,还得从2019年底说起。那时,作为邵武市文体和旅游局、市教育局等有关部门推进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傩舞进校园活动在故县中心小学启动。随之,这所学校便把传承和弘扬古老的傩舞作为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来抓,制定了规划和计划,确定了负责领导和老师。在邵武市文化馆、三角戏(傩舞)民俗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市傩舞文化协会等有关部门和组织的助力下,这所学校举办了傩舞文化讲座,开设了傩学习兴趣班,开展了傩舞技艺培训,邵武市傩舞文化传承人聂学群、马玉婷、龚文华和傩舞文化协会的秘书长黄贞良、会员龚邵华等老师,都按要求长期进校开讲授课传艺,所传技艺有原生态的民间傩舞跳番僧和跳八马,还有进行改编配有现代音乐的“现代派”《傩趣·春》。
专业的教学,严格的训练,吸引了孩子们的自愿报名,更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已是六年级学生的陈可欣、张春国等同学,从三年级开始便参加了傩舞学习训练,认真投入,悟性很高,舞姿娴熟。为了准备比赛节目,故县中心小学的小队员们放弃今年暑期休息时间,不怕热,不叫苦,指导老师备受感动。至今,故小已有100多名中高年级学生参加了傩舞技艺学习训练,还建立了一支24人的跳番僧舞蹈和17人的预备队。
“傩舞文化进校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热爱。现在,傩舞得到了师生们的普遍认可,已成为我们学校的文化名片。”故县中心小学傩舞项目负责人陈芬老师说。
形成于商周时期中原地区的傩舞,宋代传入邵武(据和平镇坎下村前山坪组遗存的一方清道光十五年碑刻记载)。在邵武这片土地上,傩舞得到传承延续,并得到上级组织的“认可”。2007年,邵武市被命名为“福建省傩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08年,邵武傩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傩舞,已是邵武唯一的一块国家级非物文化遗产“金字招牌”。
有效弘扬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邵武不余遗力。邵武市先后成立了市三角戏(傩舞)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和市傩舞协会,还在城乡组建了七八支200多人的傩舞表演队伍;邵武的宣传、文化及有关部门及社会组织,通过开展“传承非遗,守望文化”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讲座、技艺传承训练、文化艺术展演等形式,把“傩舞”带进校园、企业、社区,确保了傩舞文化得到较好的传承和弘扬。2000年中后期,大埠岗中学、桂林中心小学等学校将傩舞文化传承编入课程和作为学生兴趣活动的内容;2019年以来,邵武市文化馆、市三角戏(傩舞)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和市傩舞文化协会,都将组织开展傩舞进学校、企业、社区活动作为重要任务,在重大节日和重要场所进行傩舞展演,通过宣传、讲座等多种形式传播傩舞文化,并进入到十多个学校、企业和社区开展傩舞技艺训练。
近年来,邵武的傩舞进学校、企业和社区扎扎实实,卓有成效。燕林文化大舞台一年傩舞展演五六次,甚至十余次。艺术展演覆盖经济开发区和金塘园区,以及近百个学校、企业和社区。职业中专开设了专门的传统傩舞技艺传承训练班,黄贞良、龚邵华等傩舞协会的文化和技能教员每周两次进校授课。傩舞进实验小学校园,市三角戏(傩舞)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傩舞“非遗”省级传承人何鸣翎专门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录制音乐进行教学。市第二幼儿园、熙春小学和通泰街道遵道社区居委会、昭阳街道三里亭社区居委会等学校和社区,还主动与有关部门对接,组织开展了傩舞文化讲座、面具制作、表演训练等活动,在一定时间段和范围形成了傩舞文化热。福建永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邵武移动公司等企业,把傩舞作为企业文化名片来打造,建立了自己的傩舞队,不仅在企业内跳傩舞,营造重大活动和重大节日里的喜庆吉祥氛围,还组织傩舞队参加上级部门和地方组织举办的活动,并多次赢得好评价,取得好成绩。
让古老的傩舞走得更远,创新便是必然的。通过有关部门的邀请,省内多位国家级专家到邵武对傩舞进行挖掘整理,与何鸣翎、聂学群和龚茂发等当地艺人一起,共同创编了傩舞《喊春》《傩之舞》《传承》《傩魂逐梦》等7个傩舞艺术精品节目。这些节目,经市三角戏(傩舞)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的演职人员排练,先后参加了第七届武夷国际旅游投资洽谈会暨南平市海外交流会成立大会、闽越风武夷情大型民俗文艺节、闽江大型文艺烟火晚会、第二届澳门妈祖旅游文化节和第六届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等演出,受到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中央4套还对傩舞进行实地拍摄报道。通过参加各类全国及省内外的比赛与展演,使邵武傩舞在传承和推广取得显著的成效和焕发出新的生机。
“对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傩舞,我们要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建立有效的传承机制,提高大众保护意识,形成舆论环境,才能顺应新的历史潮流,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邵武市市文化馆馆长高虹说,“在保护原生态传统傩舞的同时,还应该在创新上有所突破,让傩舞这种生活仪式舞转变为舞台艺术美。”
润物细无声,所有的举措,都在潜移默化中唤醒了民族的记忆,强化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使得邵武傩舞焕发出新的生机。
相关阅读:
- [11-07] 古代舞蹈“活化石”——邵武傩舞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