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头条 > 正文

“走近中国, 更要走进中国”——16个国家22名外国留学生南平研学小记

2023-07-11 08:42:11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盛夏时节里,来自意大利的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范狄,顶着烈日穿梭在武夷山市的五夫古镇白墙黛瓦间、九曲溪畔的朱熹园里、武夷学院的宋明理学中心……尽管汗流浃背,他仍围着每个授课专家追问。对于他而言,需要从南平汲取的养分、想要与专家学者交流的话题实在太多,而一周的研学时间则显得异常短暂。

与范狄有同感的,还有其他21位海外留学生。7月9日至16日,“2023 汉学青年学者研习营”在南平举行,来自美国、法国、日本、英国等16个国家22名外国留学生参与其中。在游中研、在研中学,不仅让他们在学术上有了更多积累,获得诸多启发,也让他们对中国有了更加直观、更加深刻的认知。

在紫阳楼,武夷学院教授陈利华作“闽北历史文化”专题讲座;在五夫古镇,武夷山同文书院院长章一定现场教学朱子文化;在朱熹园,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主任吴吉民现场讲解朱子理学……专题讲座和现场教学结合的方式,给留学生带来许多思考,现场互动、讨论也十分热烈。“南平为什么会形成蛇图腾崇拜?”“朱子的社仓能造福百姓,为什么没有推广?”“兴贤古街是‘活态’的,什么意思?”……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基于自己的专业领域,提出了全然不同的问题,而专家对于这些问题细致、深入的解答,也让他们获得了不少启发。

徜徉古街,质朴的宅居、精巧的石坊门、细镂的石砖刻,让留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沉浸式感受先贤的魅力,找到了更多关于中国的答案。

“沿着朱子生前的足迹, 参访了紫阳楼、兴贤书院和朱子社仓后, 他不再是书本上的一个名字、符号、画像, 而是一个更加可亲可敬的学者形象。”范狄告诉记者,他在中国生活了十年,本硕博都是在中国就读,身为历史爱好者,有机会到朱子故里体验,深入了解朱子文化是非常难得的事情,自己很珍惜这个机会。

“我现在是在清华大学攻读国际关系硕士学位,我觉得朱子社仓的管理模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案例。”来自美国的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顾程铭对五夫镇的朱子社仓印象最深刻。

“社仓这个理念, 最初是由朱熹提出来的, 创建一个像粮食银行一样的仓库, 饥荒时老百姓可以借粮, 有了粮食再还回去。当时朱子能够提出这样的概念,而且能够维持下去,非常不可思议。”顾程铭说,朱子社仓颠覆了她对传统文人“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刻板印象。

中国故事不仅中国人阅读,全世界都在品读聆听。此次研习营的营员们来自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肤色、说着不同的语言,但他们有着同样的热情与专注,以中国研究为乐为业。来自日本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山川百合说:“这次参加研学的大多是在中国学习生活多年的,大家已经了解中国,并且爱上了中国。”

“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要走近中国,更要走进中国。”山川百合认为“理解中国”可以很具体,近年来中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力度不断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日益成为年轻人追捧的风尚。她说,她愿意做中国的文化传播者,随着对中国理解更深刻,今后由他们讲述的中国故事也会更生动、更形象、更精彩。(林李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