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南平新闻 > 正文

阳光洒满希望的田野——南平深学“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纪事

2023-07-12 08:51:13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建阳区崇雒乡晨景 (吴大灼 摄)

盛夏七月,万物繁茂。

穿行在闽北大地,山峦叠秀、碧水竞流、空气清新。放眼望去,一条条乡村公路通达顺畅,一座座农家院落焕发新颜,一个个美丽乡村串点成线,一粒粒种子在阡陌纵横中萌生希望,一幅幅乡村振兴新画卷跃然眼前。

近年来,南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将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对南平“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落实省委“三争”部署,加快建设“形神兼备”的美丽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走出具有南平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

党建引领 启动乡村振兴新引擎

“今年6月,春华秋实实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是南平市首个镇村携手创办的‘共富公司’,对推动各村集体经济升级,促进共同富裕,将发挥积极作用。”谈起“党建体检”的具体成效,松溪县郑墩镇郑墩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刘振平颇有感触。

今年4月至5月,南平深入贯彻党中央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重大部署,聚焦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化拓展农村工作机制,探索“党建体检+精准选派+能力提升+资源下沉”模式,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抽调1500余人,深入全市1636个村逐一开展“党建体检”。通过“体检”,掌握基层实情、清除基层“病灶”、强健基层筋骨,为村党组织引领发展插上翅膀,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开展“党建体检”是南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近年来,南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扎实开展“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年”和“12248”高品质基层党建点创建活动,实施“加强农村基层党建12条”和“村企牵手促振兴”行动计划,不断增强农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坚强的基层“堡垒”,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各地基层党组织采取“跨村联建”等方式,统筹土地、人才、科技、金融等要素资源,以党建引领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政和县创新“跨村联建”机制,围绕“文旅康养、三产融合、高山生态农业”,大力培育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30个村跨村联建,让相邻的多个村党组织凝聚一条心、拧成一股绳,也让当地村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联建“红利”。

顺昌县大历镇把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下坑、田后、前洋、龙头四个村的党支部联合起来,成立下坑洋联村党总支,并创新“土地生态银行”模式,把碎片化的土地流转集聚起来,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顺利流转7个村的4300亩土地,助力企业发展与村集体、村民增收,实现三方共赢。

建阳区水吉镇从增强组织力入手,成立建盏电商(直播)行业水吉片区党支部,并通过建阳区委组织部的牵线搭桥,与区属国企——建阳区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合作,领办开发“建盏生态银行”项目。项目启动后,参与合作的村村财可增收90万元,入股村民户均可增收5000元。

建瓯市东游镇紧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主题主线,坚持“生态立镇、农业强镇、商贸活镇、工业兴镇”发展思路,以实施乡村振兴为着力点,以产业为抓手,发展生态经济、特色农业、现代商贸,形成了“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强村富民新模式……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当前,南平各地紧紧抓住农村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着力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并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重点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特色产业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一壶清茗,一缕神思。炎炎夏日,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来到碧水丹山的武夷山感受“双世遗”的清凉,到武夷山国家公园内的燕子窠生态茶园走一走,看山品茶,怡然自得。

南平茶叶种植历史悠久,世界上六大茶叶中的乌龙茶、红茶、白茶起源于南平,南平因而被誉为“乌龙茶故乡”“红茶祖地”“白茶发源地”。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在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两年多来,南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以“三茶”统筹为引领,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全力创建全国“三茶”统筹发展先行区。截至目前,全市茶园面积68万亩,其中绿色生态茶园48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10.5亿元,较2020年增长了25.6%;全市约85%的乡镇、50%的行政村、45%的农户近35万人从事茶叶生产经营活动。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南平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誉,生态优越,资源丰富。多年来,南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的嘱托,下大力气“做好‘土特产’文章”,着力打造旅游、茶、竹、水、肉鸡等“五个一”生态优势产业,巧用“土特产”金钥匙,打开乡村振兴幸福门——

在种源安全上,围绕茶、竹、水稻、肉鸡、杉木、百合花等重点领域育种攻关与产业化发展,实施种业创新行动,推广“圣泽901”白羽肉鸡、杉木第四代种苗、“福香占”再生稻新品种、百合种球国产化繁育技术,大力推进茶叶“1+N”种质资源圃建设,努力打造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在链条延伸上,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竹产业为例,南平抓住“以竹代塑”机遇,坚持全竹利用、全链开发,统筹做好竹产业、竹科技、竹文化、竹工艺的文章,全市竹产业总产值超过480亿元,带动竹农每年增收10亿元以上。

在主体培育上,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龙头企业+村集体+新型经营主体+农户”模式,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目前,全市已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省级龙头企业132家、农民合作社7841家、家庭农场6169家。

在要素保障上,努力推进土地流转、劳动力支撑、科技导入、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机制创新。在土地流转方面,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基础,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升亩均效益。特别是加强撂荒地整治,探索烟叶指标与撂荒地复垦挂钩的烟稻轮作模式,目前全市成规模土地流转面积达92.2万亩,总量位居全省前列。

在品牌打造上,围绕全域绿色食品目标,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5个,占全省1/3,获批绿色食品266个、有机食品51个,有效提高南平“土特产”的附加值和知名度。“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连续4年位列“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城市级)排行榜”第3名。

2021年10月12日,武夷山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以此为契机,南平经过深入调研、系统谋划,创造性提出打造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高标准编制《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规划》,串联沿线31个乡镇199个村的优质生态、文化、农业、旅游等资源,全面梳理、整体规划,科学布局一批农文旅、休闲康养等产业,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去年以来,武夷山国家公园环带沿线的星村镇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桐木村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作为环带上的重点乡镇,我们创新推出大众自助茶屋、斗茶赛、摄影大赛、全球征诗比赛、旅游文化节等,文旅融合越做越好,带动百姓增收致富。”建阳区黄坑镇党委书记林瑞妃表示,镇里结合环带建设,将多个旅游特色村串联成片,打造茶文旅融合示范带,乡村正迎来蝶变。

宜居宜业 擦亮乡村振兴新底色

道路干净整洁,河道水清岸绿,农房错落有致……这里是邵武市桂林乡,拥有国家级生态乡、首批省级避暑清凉福地、省级绿盈乡村、省级森林村庄等“金字招牌”。

“到时间了,去打扫卫生咯。”11日下午,桂林乡桂林村村民危梅花笑着走出家门,与大家一起开展环境清洁活动。她说,每周二,乡、村干部都带头开展环境清洁,“谁都喜欢家里家外干干净净的。而且,参加活动还有积分可以拿,积分又能兑换东西,很实惠。只要有空,我们都会参加。”

危梅花的几句话,说出了桂林乡提“颜”增“质”的“秘诀”——当地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实施组织联建、部门联动、要素联合的“333”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激发起干部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指出“农村环境整治这个事,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搞,但标准可以有高有低”,要求“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大部署,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

南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对标浙江“千万工程”做法,制定《关于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建设、基层治理,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推动村容村貌全面提升。

在乡村规划建设上,编制完成“多规合一”村庄规划,所有乡镇全部建立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全市115个村庄及10条特色景观带列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加快推进200个人居环境整治精品村、1000个示范村创建,并实行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三化”闭环管理创新,闽北乡村自内而外,焕然一新。

在人居环境整治上,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巩固提升万人保洁、星级文明户评比、爱心超市等经验做法,以“一革命四行动”为抓手,集中力量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目前,全市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98.6%,厕所粪污处理或资源化利用覆盖所有行政村;全市115个乡镇均已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市小流域水质均在Ⅲ类水以上,其中Ⅰ—Ⅱ类水质比例达81.7%。

在乡村基层治理上,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完善农村网格化管理机制,圆梦村“1335”乡村治理实践机制被中央、省级媒体宣传推广。建立“美丽庭院”“百姓评议团”制度,形成矛盾纠纷共商、疑难问题共解、好事坏事共评的良好道德风气。

与此同时,南平还从基层群众最关注、最急需的健康医疗服务入手,发挥全市1061支“4+N”健康医疗服务团的作用(“县级专科医生+基层注册执业医生+乡村医生+护士+若干健康网格员”),推动政策资源、医疗资源导入基层,努力做到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向基层拓展。

在建瓯市小松镇湖头村,建州美术馆、桃花林采摘园、桃花坞农产品展销馆、“湖畔山居”小木屋酒店等农文旅融合项目,与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整洁、田园风光多彩的乡村风貌一起,如诗如画。

“去年,我们湖头村成功举办各类文旅活动5场,既陶冶了村民们的情操,也擦亮了文旅招牌。共接待游客15万人次,增长15.3%,旅游收入超过30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销售农产品增收240余万元。今年,我们的收入肯定还会增加。”省文旅厅下派湖头村驻村第一书记吕承坚高兴地说。

在南平,像这样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散落在碧水丹山之间,绘出了一幅秀美的“千里江山图”。

机制保障 鼓起乡村振兴新风帆

“这段时间持续高温,一定要做好茶园的保水保肥措施,这样才能保证明年茶叶的品质和产量。”7日下午,延平区农业农村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省级科技特派员杨家建顶着烈日,来到西芹镇高坪村龙距山家庭农场的百亩生态茶园里进行指导。

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杨家建在田间地头与农户打交道已经30多年了。他说:“延平正在打造‘延平贡茶’品牌,让更多老百姓得实惠。只要群众有需要,我会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正是有许许多多像杨家建这样的科特派,我们在农村发展的底气和信心更足了。”农场负责人苏扬说,“现在,我们农场不仅成功获评省级示范农场,还带动了20多户农户增收,相信今后的发展会更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作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发源地,长期以来,南平不断深化拓展“南平机制”,找准结合点、突破点,积极发挥下派村支书、科技特派员、流通助理“三支队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近些年,在新一轮下派1686名科特派、472名驻村第一书记、162名流通助理基础上,南平又相继选派27支乡村振兴工作队、469名金融助理、1452名基层党群工作者,推动更多优质要素注入农村。

下派村支书、科特派活跃在乡村振兴第一线,流通助理们也与时俱进,积极导入直播电商,充分利用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等项目,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通过组织电商直播大赛、培育新农人等方式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武夷山、政和等地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农村电子商务集聚区,农村电子商务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

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活水”。顺昌县大干镇干山村湖羊养殖基地负责人张黄发对金融助理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多亏了金融助理,仅用3天就帮我们解决了资金问题。”

前段时间,张黄发的养殖基地出现资金问题。“卖湖羊的钱还没有收回,我们却要买饲料和引进种羊,还要给工人发工资,钱从哪来?”

正当张黄发为钱发愁时,金融助理伸出援手。在进村入户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为他办理了30万元贷款,缓解了他的资金难题。

闽北大地郁郁葱葱的山林,是大自然赠予的绿色财富。近年来,南平抢抓被列为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的机遇,全面推广“森林生态银行”,打造“一村一平台、一户一股权、一年一分红、一县一数库”的“四个一”林业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并在全省率先探索林下空间流转机制,林农普遍增收30%。

“我两年前开始种植林下黄精,去年发展到80多亩。”邵武市肖家坊镇坊前村林下经济种植大户徐敦胜欣喜地告诉记者,“市里颁发的林下经营权证跟房产证一样好用,我用它抵押贷款,不仅解决了部分资金问题,还买了林下喷灌设施,提高黄精的产值。”

一草一木惠民生,生态保护促发展。在邵武,目前已有11个乡镇37个村、3个国有林业企业在森林生态银行中“存入”林下空间4.28万亩。邵武市现有林下种植中药材面积2.8万亩,年产值2亿元,带动林农4000人,人均增收1万元。

在全省率先实现“零工市场”全覆盖的基础上,把农村劳动力导入其中,解决农村用工难问题;发挥科特派发源地优势,搭建“绿色产业创新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在机制创新的一次次探索中,闽北乡村振兴扬起了风帆。

新希望播种在田间,新动能孕育在村落。阔步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广袤沃野朝气蓬勃、风景正好,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协奏曲”,正在奏响更加昂扬激越的新乐章。(卢国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