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福建日报看南平 > 正文

家家有人气 户户有钱赚 整村一片旺

2023-07-14 09:01:3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讯 近日,在南平市光泽县崇仁乡共青村的稻田里,发展稻鱼、稻虾立体种养的村民元光贵和尤泽兴正在忙碌。进入高温夏季,稻株一天天胖,行距一天天窄,鱼虾在稻田里游来游去,看着格外欢畅。

共青村原名池湖村,是1992年“7·4”洪灾后得省市县团组织和广大团员捐资并持续帮扶,在原址东侧山上建设起来的新村。为感谢全省团组织和团员的无私帮助,应全村群众要求,经光泽县民政局批复,于1996年将池湖村改为共青村。它也是全省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村。

据时任共青村党支部书记、现任崇仁乡政法委员的杨建华回忆,当时的共青村百废待兴,为了留住村民重建家园,改变村集体无收入、村民无财路状况,村干部和党员立“军令状”、交押金,带头发展烟稻轮作产业,头年失败了次年接着干,直到全村烟稻轮作达850亩,种烟户达40多户,实现了烟稻轮作户“一年买摩托、二年盖洋楼”,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零增加到15万元。

现在共青村的烟稻轮作面积,虽已调减到580亩11户的规模,但对乡村振兴来说,却起到留下人才的作用。光泽县副县长兼崇仁乡党委书记张建平说,首先是一批从事烟稻轮作产业的人没被“打工潮”卷走,而留村发展;其次是通过发展烟稻轮作产业,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干部和带头人。如现任乡政法委员的杨建华、乡民政办主任毛兰和现在还在种烟的严必有等,都是当年带头发展烟稻轮作的村主干和青年村民。

笔者见到共青村村民严必有,他正忙着和几名村民一起解绑烟棍子上的麻绳以作烤烟绑烟之用。“再过几天,30亩烟叶就烤完了,今年赚个十几万元没问题。”严必有笑着说。

共青村依山傍水,公路村中过,北溪村前流,6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461户1758口人,就居住在这个有2721亩耕地、6546亩林地的市级文明村里。共青村作为一个山区建制村,在有的村“人走田荒”“村庄冷落”的情况下,却能家家有人气,户户有钱赚,整村一片兴旺,振兴的密码是什么?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崇仁乡乡长高丽萍说,在共青村,荒田复耕头两年免租金、以耕种收益计租金、补贴跟着耕者走,还有近亲耕种免租金等“助耕租金”成了这个村留人、聚人的成功之道。

村民吴伙根做泥水、油漆很拿手,却没进城打工、做生意,就是被“助耕租金”所吸引留村发展。“今年我种了12亩单季晚稻,天天见长,眨眼间就封行了。”正在粉刷围墙赚外快的吴伙根说,种水稻半年忙半年闲,有空打下零工,一天至少能赚300元。

山还是那座山,田还是那片田,留村、返乡的村民纷纷发展多种经营、立体种养。村民吴仙旺在林下种中草药,有的村民在林下养羊,还有的村民在稻田搞菜稻、瓜稻轮作……如今,共青村从事种、养、加、售的公司有2家,合作社24家。

粮食产业链的“接二连三”和作业的机械化,也调动了大户种粮的积极性。共青村返乡村民高建国今年一口气就垦复抛荒田200多亩,其中本村100多亩、邻村100亩。高建国说,就冲着村里有好的服务保障,在家乡种田干劲儿十足。

据驻共青村第一书记肖延利介绍,由于投资环境好,共青村和邻村3名致富带头人还联合投资近千万元,建设了一个集粮食烘干、储存、运输、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企业,立足本村,面向邻村邻乡,服务粮食生产。

如今漫步在共青村,白天家家大门敞开,村小学里书声琅琅,田间地头有忙碌的村民,三餐户户饭菜飘香;晚上一排排路灯照亮乡村,村里的广场舞者欢声笑语不断,村民脸上洋溢的笑容折射出生活的幸福、祥和与兴旺。(邱盛林 何英)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