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文化 看古街繁华
2023-10-16 09:23:21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
分享到:
|
街区内古民居一角
金秋时节,“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建瓯焕发新颜。
古厝林立、青砖黛瓦、木雕石刻,处处皆景;历史文化展览、建瓯名小吃、时尚茶饮……9月28日,建瓯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正式开街迎客。千年古城,涅槃重生,传统与时尚相融合,重燃老街人间烟火味,人头攒动,热闹非常。
老街,作为城市历史的见证者,承载了无数人的情感与梦想,如同一幅画卷,勾勒出岁月的痕迹。
10月14日,中秋国庆假期后的第一个星期六,记者再一次漫步于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虽然没有节假日期间的热闹与喧嚣,却仍然有许多游客和记者一样,在老街里穿行、驻足,近距离触摸浓厚的历史,感受“一半诗意,一半烟火”。
在这里,看见建瓯的历史
一条铁井栏,半部建州史。
从唐代以前开始,铁井栏—紫芝街就一直处于建瓯古城的中心位置,是建瓯古城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见证了建瓯古城千年发展的变迁,是建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牌坊
在建瓯作为州府的时期,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市井繁华、人烟鼎沸,人文鼎盛、名士荟聚,衙署书院祠堂、会馆鳞次栉比,宏伟壮观。然而岁月沧桑,在历史的风云激荡里、在千年的风雨烟火中,建州昔日风华渐失。
近年,建瓯锚定“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发展定位,高标准完成建瓯历史文化名城规划,谋划推进总投资48.5亿元的12个古城保护开发项目和总投资223亿元的100个城乡品质提升项目,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试点县,省级理学名城城市更新建设样板工程,以引领性、标志性重大项目带动古城能级跃升。
“我们要打造的是具有建州风貌、建宁府格局的历史文化街区,因此在设计建设上力求找准定位、注重细节,将守旧与创新两辆马车并驾齐驱,秉持对古建筑的尊崇,依照‘修旧如旧’原则推进街区功能性优化。”建瓯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专班负责人、千年建州旅游开发集团公司董事长李金同说。
据了解,为了让历史文化街区保留原汁原味,确保风格不走偏,建瓯组建专家评审组,并对保护区内建筑的风貌、质量、年代进行全面梳理评估,设立了建筑实体和构件工艺两大样板制度,确保从工程管理和质量体系上抓住老街区的“风骨”。
“我们把宋明时期的风貌修出来了。当然,还有宋代以前和近代的一些建筑也进行了修缮。我们考虑既然是历史文化街区,能够体现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特点是比较理想的,所以尽可能地保留了下来。”李金同说。
尚书井
漫步在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沿街可以看见不同年代的建筑,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传统风貌建筑、古井、古树等,共同串联起街区不同时期的风貌和生长过程,也串联起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
在这里,感受建瓯的活力
建瓯拥有1800多年的建县史,至今保留“四横三纵”的历史街巷格局。其风物,有千年耸立的鼓楼,有福建最早的寺庙宫观,有保存完好的国宝文庙,是全国罕见的孔朱并祠的理学名城,是全国18个千名进士县之一。
走进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路过总兵府,便可以看见一口井,井名“尚书”,凿于1060年。明嘉靖十五年(1536)吏部尚书李默题井铭。这口井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街区人们,又因为尚书井原是铁栏,于是就以铁井栏为街区命名。
如今,周边的居民还不时从尚书井中取水。
9月28日启动的“千年建州·中秋国庆嘉年华”活动,让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声名突显。“从开街到今天,我这个馆接待的人数估计在2万人以上。”走进位于紫芝街6号的殷闽文化馆,馆长邓宝生说。
紫芝街6号原是一座始于元代,四修于民国的刘氏五忠祠,是主祠朱熹老师刘子翚的祠堂。经过邓宝生的设计,殷闽文化馆全面介绍了刘氏的家族渊源、家族、家训,展示了五忠公的历史、生平、功勋和实物。不仅如此,该馆还全面地展示了建瓯在五代时期永丰监和宋代龙焙监、丰国监的历史物件。“是一个不逛建瓯不知道,逛了吓一跳的历史展馆。”福建省知青文体交流协会建瓯办事处的一名知青表示。
殷闽文化馆馆长邓宝生向游客介绍历史物件
“我做‘井街·理’,也是想结合建瓯的茶文化,现阶段年轻人最喜欢的茶咖文化,来研制新式饮品。入驻进来以后比较有信心,我觉得铁井栏—紫芝街未来一定是我们建瓯商业的新亮点、新地标。”井街·理茶咖空间主理人关锴表示。他告诉记者,今天的营业额会超过3000元。
已是日落时分,距离井街·理茶咖空间不远处,“阿米嫂”豆浆粉正结束店铺的装修工作。姓邓的老板介绍,10多天后就可以正式开业了。“以建瓯小吃豆浆粉为主打产品,还加盟了杭州的一家锅贴。这样,店里的产品既有当地的也有外地的,相信能够受到游客们的喜欢。”
走进紫芝街口的“郑老板熏鸭”店,老板郑贤伟刚卖了一份熏鸭给游客。“今天销售情况挺好的,已经超过20单了,销售额也快2000元钱了。”
“昨天有七八名游客问我,这里哪里能吃到其他的小吃。”郑贤伟期待这里能有更多的建瓯传统小吃店。(记者 裴礼辉 通讯员 魏剑生 叶秋艳 文/摄)
相关阅读:
- [10-12] 建瓯市川石乡外洋村:“独苗”走出振兴新景象
- [10-12] 建瓯市房道镇:安宁村的安宁“三字经”
- [10-11] 建瓯:沉甸甸的高粱是乡村最美的风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