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商会党支部联乡村”联出新天地
2024-04-10 15:34:3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
分享到:
|
东南网4月10日讯(通讯员 廖文慧)“咔哒咔哒”的声音不断从庙湾小学里传出来……走近细看,原来是缝纫机在飞速旋转,平缝、扒边、钉扣,工人们正在工作台前忙碌着。村民朱兰花说:“到村里办的服装加工厂上班后,就业赚钱和照顾老小两不误。”
日前,浦城县盘亭乡庙湾村党支部与浦城驻上海党委振豪支部达成合作共识,由村党支部盘活闲置学校创办服装加工厂,承接振豪支部接收的订单,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这是浦城县基层党组织同驻外商会党组织结对共建的一个缩影。2023年以来,浦城县委组织部创新推行“商会党支部联乡村”机制,组织30个驻外商会党组织和19个乡镇(街道)、32个重点村结对共建,充分发挥驻外商会资源优势,引导资本、项目、资源、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在乡村集聚,推动驻外商会与乡村两级党组织、各镇街商会全方位合作。
理论联学相长
“因地制宜推动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思考乡村发展与商会发展的最优结合点。”春节期间,浦城县驻上海黄浦党支部书记徐忠平围绕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乡村振兴战略等内容为永兴镇银场村党支部党员讲授专题党课。
“我们两个支部党员聚在一起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商会党组织作用、凝聚在外能人发展合力作了深入探讨和交流。”永兴镇银场村党支部书记黄中寿说。
浦城县高度重视驻外商会党组织和流动党员学习教育的开展,着力打造“线上+线下”交流模式,线上通过微信群、视频会议等形式一同开展学习,“每月一主题”实现“共同进步提升”;围绕廖俊波家风家教展示馆等市级现场教学示范点,结合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实际,以实地走访为契机开展“讲授一堂党课、体验一个教学点、分享一则故事”研学活动,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
产业联动互促
日前,九牧镇黄毕洋酸菜成功获批SC食品生产许可证,为发展壮大“土特产”做足了准备。自“商会党支部联乡村”机制推行以来,九牧镇积极联系福州、佛山驻外商会党支部,搭设农产品加工及销售平台,推动黄毕洋酸腌菜、高山茶、毛竹销售,打造九牧品牌。
外出能人有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农村有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资源,如何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最大程度激活乡村经济?
对此,浦城县作出了有力的探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联创联建优势互补的作用,将家乡所需、群众所盼和能人所能相结合,实现1+1>2的叠加效应。万安乡吴山村党支部对接浦城县驻上海东阔公司党支部,共同出资25万元成立基金会,利用吴山水库发展淡水鱼养殖项目,所得收益用于发展吴山村的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莲塘镇马西村党支部对接浦城县驻上海商会松江党支部,推动马西村科技示范共享菜园建设,带动认领菜地45块,促进村财增收9万余元,村民增收6万余元。
2023年以来,驻外商会党组织到村走访调研45场次,签订共建协议32份,谋划产业发展项目12个,为浦城实现从“农业大县”到“农业强县”的跨越作出积极贡献。
人才联心共振
“我们鼓励驻外商会到村开展创业指导、生产销售等培训,也积极聘请驻外商会优秀人才、业务骨干为经济发展顾问,主要是为了打造一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人才队伍。”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浦城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在外打拼创业,涉及商超、酒店、市场租赁、科技企业等多个领域,外出人口聚集的北京、上海、广东、厦门等地均有成立商会和驻外党组织,这是实施“回归工程”的坚实依靠和充足底气。
据悉,浦城县依托驻外商会党组织深挖在外能人、人才资源,把在外力量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北京、上海等经济较发达地区设立“引才联络点”3个,聘请6名优秀外出能人为产业顾问、招商大使,明确专职联络员,定期梳理汇总工作情况,已吸引101名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促进人才回归、项目回迁、资金回哺。
同时,按照“1+19+N”的多元模式设立乡村振兴人才服务驿站,积极推动各领域人才进站入乡,通过组织召开企业家新春茶话会、外出能人座谈会以及评选年度最美“三乡人”等活动方式,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委政府与新老能人的联系与互动。
相关阅读:
- [04-08] 浦城:以“学思想 践新风 惠民生”持续擦亮南平名片
- [04-08] 浦城县医院梦笔院区项目有序推进
- [04-08] 浦城:深入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守护粮食安全“国之大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