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县域风采 > 正文

浦城:科技筑“稻”路 种业谋振“芯”

2024-05-06 17:39:0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5月6日讯(通讯员 连丽云 柳志勇)日前,在浦城县忠信镇金凤村,农户们正冒着绵绵春雨,抢抓时机在稻田里播种第二批水稻的“父本”。

春耕春种 浦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最近天气多雨水,通过边整田边播种边覆膜的方式,不仅能确保种子不受到雨水冲刷,还能保障其生长温度。”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经理、高级农艺师罗秋科正在田边指导农户有序开展制种水稻春播,“为了确保父本和母本的花期相遇,必须精准把控每一批父本和母本的育秧播种时间,这也是杂交水稻制种成败的关键。”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粮食生产的源头。近年来,浦城县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大力发展水稻制种,2023年种植面积达6.84万亩,居全省第二,生产种子1500万公斤,实现产值2.2亿元。作为浦城县传统制种基地,忠信镇结合自身的生态优势和农耕历史优势,引进专家实地考察和科学论证,走出一条特有的水稻制种“稻”路,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全镇规划有2万亩的制种基地,分三批完成,3月底已完成了第一批的7000余亩,当前正进行第二批育秧播种,预计全年总产值超7000万元,人均增收1500元。

忠信地处闽江源头,是国家级生态乡镇,耕地面积广阔,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历史悠久。上世纪70年代,忠信镇选派徐坤良等8人分别到漳州龙海、海南学习水稻制种技术,1976年金樟村作为浦城县第一个水稻制种村,开始试点种植面积185亩,1977年推广至全镇,面积达2000余亩,并成立良种场。近年来,忠信镇以创建制种大镇为目标,致力将生态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忠信镇优越的地理条件,适宜的海拔和温度,加上灌溉水源充沛,为杂交水稻的育种提供了绝佳条件。”罗秋科讲述起了他与忠信制种业的“双向奔赴”,“我们正是看中了‘福建粮仓’的这块‘天选之地’,就愉快地与当地进行合作了。”

2023年6月,忠信镇党委结合“双领办”模式,由镇党委、政府领办镇属振兴公司——浦城县忠信三江之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一体谋划、联动布局,通过项目联带、多村捆绑等形式,实现以“党建联盟”推动“产业聚合”。7月,“振兴公司”牵头注册成立福建省金福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组团对接资本,与国内种业龙头企业“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振兴公司+龙头企业+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2.6万亩,其中用于杂交水稻制种1.8万亩,产值约6500万元。今年3月,“福建浦城(忠信)水稻种业科技小院”成功入选第六批福建省科协科技小院名录。

科特派田间查看秧苗生长情况 浦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以前制种纯凭经验,技术含量不高,现在有专家团队的指导,在什么时候育秧、播种、施肥这些都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做着也有干劲。”种植大户范孝旺喜笑颜开地说,去年种植了110余亩,平均产值4000元,纯利润收益达20多万元,今年计划种植200亩土地,预计纯利润收益达30万元。

忠信镇坚持沃土育才、乡贤回归、人才引进,盘活“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三类人才资源,释放“乘数效应”,激活人才“一池春水”,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农人。

“我是去年回乡投资创业的,创建集产、学、研一体化的全产业链项目,致力浦城水稻种业产业发展,争取早日培育出‘浦’字号水稻品种,助力我县做大做强做优‘浦城大米’品牌。”“归乡人”福建省金福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苏治宇满怀憧憬,目前,公司与国内制种龙头企业达成合作,成功签订订单2万亩,预计可带动县域内300余户农户,增收2000余万元。

为抢占农业“芯片”的科技制高点,忠信镇依托“福建浦城水稻种业科技小院”,与福建农林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邀请种业领域科研领军人物入驻忠信,建立专家工作站、科研工作站和学习实践基地,以课堂教学、网络培训、现场观摩、田间微课堂等形式,开展常态化科技服务活动,全面构建品种培育、种子繁殖与生产和市场推广的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完善水稻种业产业链条。

“我镇将持续发展特色产业,推进规模化发展,规范化生产,科技高位嫁接,不断深化与种业企业的合作,提升种子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的经济效益,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以带动村财增收,农民致富。”忠信镇党委书记李裕玖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