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寻亲墙”助力“阿乐”寻亲
参加寻亲活动的女孩合影 在福建省莆田市有这么一群女性,自懂事后,她们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这种相思之苦,在每年岁末尤为浓烈。因为又一年即将过去,却还没有联系上亲生父母。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生活贫困,福建地区有些家庭会将自己的女儿送人。而当年莆田盛行收养女之风,因此莆田周边多个县市,尤其是福州市的长乐市将二胎女或多胎女送养莆田的居多,这些女孩被养父母称呼为“阿乐”或者“长乐子”。 如今,这些养女大至50多岁,小有30多岁,多有寻找亲生父母的心愿。“莆田寻亲墙”是“莆田论坛网”下创办的一个主题板块,在版主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每年可以帮助一些亲人团聚。 怀恋不如相见 “庆祝寻亲女刘爱珍找到长乐江田镇的母亲!刘爱珍,1978年4月24日(农历)被抱养至莆田市秀屿区东庄前云村。父母是长乐江田村七柱厅人,母亲林炎送。特别祝贺!”这是记者近日在“莆田寻亲墙”网页上看到的一则喜讯。 但这样的喜讯并不多见。据“莆田寻亲墙”的负责人和发起人“莆网老兵”介绍,寻亲的难度很大,“莆田寻亲墙”登记在册的寻亲者在1500人左右,每年仅仅能有几对可以寻找到亲人。 小玲在家排行老二,老三和老四出生后两三天就被送到了莆田,目前家里还有一个大姐和最小的弟弟。小玲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萌发了去寻找两个妹妹的想法。她告诉记者,大概在2000年,她就曾经孤身前往莆田寻找妹妹,当时的想法很单纯,“心里就只想着说不定在街上在车站就相遇了,姐妹肯定长得像。”后来,小玲在2007年又去莆田市秀屿区寻找,但这样的寻找毕竟是大海捞针,最终无功而返。 和小玲的父母一样,当年由于各种原因,父母不得不将女孩送给他人,有的女孩甚至连脐带没有脱落就被送走。如今,日子已经好起来了,无论是亲生父母,还是“阿乐”们都有团圆的心愿。 “莆网老兵”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莆田寻亲墙”建立起来,成为寻亲人一个共同的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