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呼唤“大师时代”高手救绝技于“濒危”
制图:姜贝
绝技延续于高手,高手救绝技于“濒危”,处在转型升级关键节点的传统技艺及其产业——呼唤“大师时代”
策划:林耀平 统筹:郭培明 王金沛
执行:本报记者 庄建平 谢伟端 吴拏云 王晓筠 陈士奇 陈晓东 陈起拓 陈英杰 张九强 通讯员 王双季 实习生 吴嘉晓
制图:姜贝
德国汽车工业、瑞士钟表业、法国和意大利时装业、法国葡萄酒业等,用它们的精彩,诠释了大师和产业间的密切联系。
是大师缔造了产业的传奇,还是产业成就了大师的盛名,我们难以分清——他们早已融合,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纽约时报》经济专栏作家波斯特·瑞尔在其著作《风格的本质:美学价值的上升如何重塑商业、文化和感觉》中认为,一个丰富和多样化的美学社会正在产生,全球已经进入“极度讲究”(Smart & Beautiful)的年代,而创造风格的人才,在二十一世纪则进入她所谓的“设计师的黄金年代”。
那么,在这个黄金年代里,49位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能够创造多少产值?
来自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的统计显示,泉州市曾获得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共有49位(5位已经去世),他们分布在木雕、陶瓷、石雕、剧装道具、木偶头、泥塑、刻纸花灯、锡雕、通草画、纸织画10个行业中。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有4位:卢思立、许兴泰、吴祖赞、苏清河(后三位已去世)。目前,泉州有4人被推荐参加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活动。
我们拥有这些技艺超群绝伦的大师,却无法回答上面的问题。
我们时常看到,大师“一个人在战斗”!
“比荣耀与经典更值得珍藏的,是坚持品质的纯粹呈现。”传统技艺大师对于品质的坚守,正是市场价值的根基,而不断地创新将为价值的提升插上翅膀。
本刊上期有关《绝技“濒危”》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在为那些优秀传统技艺传承发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源远流长的民族技艺,正是我们今天所期待的文化创意产业得以滋生、成长的沃土。由此,传承的意义就极大拓展了——不仅是历史的需要,更是时代的呼唤!
作为掌握传统技艺的佼佼者,当大师的能量被唤醒时,孕育他们的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方向。他们所特有的品牌魅力与市场价值,将为这个行业注入活力,无论这块领域是古老还是新鲜。
当前的泉州,资源要素紧缺,众多绝技却尚在“沉睡”。踏上“二次创业”的征程,传统技艺的推陈出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令我们充满遐想。
本期调查带您共同探索“大师时代”的现在以及将来。
- 2012-02-27金牌制作人加盟青海卫视 宫斗戏大师转型偶像剧
- 2012-02-27德化陶瓷艺术大师西天雕佛去 下一个苏清河在哪
- 2012-02-27德化陶瓷艺术大师西天雕佛去 下一个苏清河在哪
- 2012-02-26中国白瓷界明星陨落 国宝级工艺大师苏清河病逝
- 2012-02-1912家企业上榜省“技能大师工作室” 可享5万补助
- 2012-02-12昔日小棋王今日真大师 惠安象棋车轮战23人斗1娃
- 2012-02-03泉州首位国家象棋大师 与“山西棋王”惠安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