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21年表彰476户教育世家 见证百年教育风云
1927—1949 教育在炮火中成长
1935年,高中学生毕业合影。
声音
“当时,泉州的平民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虽规模不大,但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典型。”
(庄铭贤 庄铭达)
【历史背景】
在这段时期,中国历经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面对炮火,泉州教育如同石缝中的小草,艰难无比却依然逐日成长,平民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讲 述】
维持学校 拿出全部嫁妆做经费
我国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平民教育运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比较系统、完整的“生活教育理论”。
“当时在华侨的支持下,泉州的平民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虽规模不大,但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典型。”庄铭贤、庄铭达两位老人说,许多进步青年寻求“教育救国”之路。1928年,在陈嘉庚的鼎力支持下,毕业于集美师范的父亲庄垂纶与同窗黄楷南、黄炯森等6人旅菲募捐,在清源书院旧址创办晋江公学,后改名为晋光小学,是当时闽南有影响的私立学校之一。
学校创办伊始,举步维艰,任校长的庄垂纶身兼多职,以其薪金来贴补费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学校失去海外华侨资助,陷入困境,母亲黄崇仁毅然把嫁妆全部拿出,帮助学校渡过难关。战火纷飞的时代,学校曾搬到洛江马甲,学生上学要翻山越岭,抗战结束后才搬回原址。
“当时,念书的学费是大米。父母重视教育,家中几兄弟都有书念,母亲还资助了不少贫困学生。”庄氏兄弟回忆道。父亲庄垂纶任校长直至1951年,期间因与集美学校关系深厚,集美中学以及航海、水产等学校在泉州招生,考场长期设在晋光小学。
据庄铭贤回忆,上世纪40年代,泉州仅有1所大专院校,即国立海疆大学(后停办);公立中学2所,即省立晋江中学(现泉州五中)、县立中学(现泉州一中);私立中学5所,即培元中学、培英女子中学(现泉州幼师高专)、泉州中学(现泉州六中)、晦鸣中学(现泉州七中)、西隅中学,规模小于公立;私立中专2所即民生农校(现改为泉州三中),建国商校(后停办);公立小学只有一所,为温陵小学(现改为泉州三幼);私立小学有11所,即晋光小学、卓然小学(现泉州市实验小学)、平民小学(现改为泉州第二中心小学)、培元小学(现泉师附小)、新门小学、新隅小学、西隅小学、东门小学、振兴小学(现鲤城区实验小学)、立成小学、佩实小学(现通政中心小学);幼儿园1所,校址在现中山路。学校规模均不大,各中学的生数约三五百人,各小学的生数约一两百人,且私立中学的收费是公立中学的五六倍,许多人念不起。
- 2012-09-05泉州义务教育发展 今年将新增标准化学校290所
- 2012-09-04家长"陪读"多跟风不可取 专家:要先考虑利弊
- 2012-09-03学习道德模范 泉州中小学开展四大实践活动
- 2012-09-03农村学生大涌入 德化城关教育资源紧张期待破局
- 2012-09-03泉州中小学正式上课 启用新课标推行小片区管理
- 2012-09-01安全教育进校园 泉州400多名师生演练火中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