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官桥缺粮之地崛起“天下粮仓” 创新注入活力
东南网-福建日报11月29日讯(记者 黄云峰 通讯员 郑丽云)走进全省南安官桥镇,“天下粮仓”的气魄令人叹服:吊车此起彼伏,货车来往穿梭,车水马龙,商贾如潮。
沿海缺粮。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工业快速崛起,外来人员大量涌入,缺粮状况更显突出。1984年,该镇3位个体经营者率先办起了第一家“粮行”。一条粮食专营街在官桥镇区初步形成。
官桥镇政府抓住这一契机,投建粮食专业市场、举办全国粮油订货会、招商引资,该地粮食市场走上了持续发展的道路。1994年,官桥镇建成“福建粮食城”。1999年,市场升格为“福建省南安官桥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并跻身全国八大粮油交易市场,一个屹立于东南沿海的“天下粮仓”开始出现在世人面前。
传统经营模式遇尴尬
虽然规模快速扩大,国内外影响力日渐提升。但是,南安官桥粮油产业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
近年来,随着粮油产业的高速发展,粮油行业日渐陷入产能过剩的尴尬局面。此外,行业过度竞争导致人力、物流成本的提高,使粮油行业步履维艰。
“这几年来,我们的年交易额并没有提升,虽然粮油价格走高,但收购价格也高,所以我们的利润并不高,甚至因为成本的上涨,还有小幅下降。”官桥粮食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陈朝阳对媒体如是说。
“1公斤大米从农民手里收购可能只要2元,但到了市场上可能要6元甚至更多,实际上,农民没有赚到多少钱,消费者又觉得很贵,这个钱就是被中间环节赚走了。”南安市粮食局相关负责人认为,粮油行业利润走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成本的上升。
据了解,由于在同等价格上,国外一些地方的粮食质量比国内高,所以我国不少粮油加工企业从国外进口大米和小麦都。国际运输成本也成为粮油行业不小的负担。
专家表示,传统的粮油生产加工模式只能以量取胜,这并非长久之计。粮油产品创新和产业链延伸被业内认为是粮油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成为解决行业产能过剩、利润率过低的有效手段。
产业集群显勃勃生机
依托区位和产业优势,整合资源,打造完善的产业链条,被视为官桥粮油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前市场很杂乱,不利于发展。”在官桥镇,一位粮油经营者看着远方“官桥·中国粮食城”的巨大广告牌告诉记者说,如果是十几年前,陌生人第一次来官桥,看到的是满街的小店小厂,肯定要迷糊半天。
打造全国一流的粮食城,成为南安市委、市政府及官桥镇依托区位和产业优势,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粮食产业集群的重大举措。
在打造“中国粮食城”的思路引导下,南安市加大粮食产业的规划建设力度,重新规划粮油加工基地和交易市场,分别建设官桥南侨大米加工贸易区、霞光食用油加工区、大盈面粉加工贸易区、粮食城中心区(即中国粮食城)4个功能区。一举形成以中国粮食城为中心的福建省最大粮油产业集群基地。
粮食城按照“一流的规划、一流的物流配送、一流的品牌、一流的服务环境、一流的人才队伍”进行大手笔规划建设。原有的贸易、加工、仓储三大功能区与水头大盈面粉加工基地连为整体。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集群日益壮大,官桥粮食市场的整体优势和竞争力也因此水涨船高。
- 2012-11-28农村中小学收费成关注焦点 建房用地收费有三项
- 2012-11-23石狮渔业互保保费突破2000万大关 参保意识提高
- 2012-11-22商业资本助跑现代农业 精致农业盈利能力更强
- 2012-11-21实现集约规模经营 工商资本或将参与土地流转
- 2012-11-20土地“转”起来提高增值收益 村民腰包鼓起来
- 2012-11-16产销联盟免费代销农副产品 服务提升产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