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土楼:穿越时空的诉说 千丝万缕闽台缘(图)
永春巽来庄土楼内景,具有鲜明的闽南特色。
东南网-福建日报4月2日讯(记者 刘益清 林剑波 通讯员 章财根 寇婉琼 姚德纯 陈鑫炜)说起福建土楼,人们总把目光投向龙岩和漳州两地,殊不知,在泉州地区也有着土楼的存在。据过去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泉州地区现有土楼200座左右,大都建于明清时期。泉州土楼分布广,散落于安溪、永春、德化、南安等县市,大小不一,形制以方形居多,独具闽南特色。
千娇百媚闽南风
颠簸于安溪县西坪镇赤石村的羊肠小道上,从车窗往外放眼望去,村后的丘陵陡坡是一个挨着一个,陡坡上是一垄垄整齐有序的茶地,山下平缓地带便是为数不多的民房,一座白墙黑瓦的土楼尤为引人注目,这座土楼就是聚斯楼。
下车走向聚斯楼,攀上一个名叫“虎牙”的小石阶,驻足于土楼的正门前,抬头向上望去,马上就会被它那挺拔的身姿所折服。“虎牙”是聚斯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用毛石单列排成,在当地有辟邪之说。
聚斯楼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左右。相传,聚斯楼是当时赤石村的林氏四兄弟花了整整3年时间造就的,如今土楼还居住着20多位林氏后裔。
“从外部形制上看,聚斯楼是方形的;从内部构造上看,是传统合院式的;从石构件上看,外墙底部砌石没有人工凿过的痕迹,都是自然山石;从木构件上看,每个构件之间都是用竹钉和萪藤来连接,这些都是典型的闽南建筑特色。”安溪县文管会负责人说。
聚斯楼全土木结构,土楼后厅设有“典宝间”、“益生堂”等。据说,“益生堂”是一间已经传承了18代的中药店,至今在闽南和台湾地区都有相当好的声誉。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介绍,泉州土楼里的闽南建筑特色随处可见,无论在结构和造型上,还是在外观、装饰和功能上,都与闽西土楼有着明显的区别,带有浓重的闽南色彩。
说到独特的闽南建筑风格,永春县的巽来庄土楼也不遑多让。
位于永春县城关附近的巽来庄土楼,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土楼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共有96间房,平面呈繁体“囬”字形。
巽来庄的内部建筑是典型的闽南古民居风格,木构建筑精致讲究,木板隔墙,平铺楼板,回廊可通往楼内各个房间和角落。正厅为悬山顶、抬梁、穿斗式混合构架,廊柱配以精雕细刻的辉绿岩鼓形柱基。柱枋饰有精美的人物故事和花鸟走兽雕刻,雕刻的故事有三国演义、民间传说等内容。
- 2013-02-25安溪龙涓乡宝都村辉斗圆土楼 风雨百余年(图)
- 2012-07-30永春清代土楼成为旅游点 匾额“庄”字多一点
- 2012-06-25安溪长坑乡百年源远土楼 追溯红色革命往昔
- 2012-05-30安溪村民捐资百万重修 260多年土楼将重焕生机
- 2012-04-15安溪蓬莱百年土楼怪字大讨论 专家解读未尽相同
- 2012-04-12安溪三百多年土楼四“怪字”遭热议 读者分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