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古树发新芽 文化名家畅谈传统戏曲传承与发展
返本开新传承戏曲文化
王仁杰 著名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
只有返本才能开新,只有继承才能发展。
我认为,文化没有改革的问题,文化也没有新旧的问题。要保护、传承和发展好梨园戏及泉州传统戏曲,应该把抢救和继承放在首位。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成立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正是因为该团数十年来坚持把抢救传统、继承传统放在首位。我常说梨园戏的价值并不在于《董生与李氏》和《节妇吟》等新创作的剧目,而在于拥有一大批传统的剧目,有着自己一份珍贵的传统遗产。正是这些传统遗产数百年来被原汁原味地传承下来,才能在全国剧坛上占据独的位置,成为“古南戏活化石”。
一个剧团的指导思想十分重要,福建省梨园实验剧团从演员到炊事员都十分注重传统。多年前,上海大导演卢昂来泉拍《董生与李氏》,全团上下都十分关注,担心这个“外来的和尚”会不会把梨戏园的传统改没有了。格守梨园戏的传统,正是这部戏的成功之处。
我认为,要把抢救传统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来抓,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主要的事情来做,不能光考虑拿什么奖项,只讲创新。培养后继传承人,也要从传统入手,注重自己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风格,只有保护好传统,守护好一个剧种的根,才能走得更远。泉州戏曲未来的发展,就寄托在一批批戏曲毕业生的身上了。
完善人才培养链条 传承戏曲文化
王景贤 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
去年年底,“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入选世界非遗优秀实践名册,填补了国家在这方面的空白。泉州提线木偶戏作为这个项目的核心部分,其多年来成功的人才培养工作具有世界典范性。
我认为,泉州提线木偶戏的人才培养具有广泛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剧团与中高等院校合作,培养了一批专业的传承人,现在剧团的骨干力量大部分都是泉州艺术学校的毕业生;二是潜在传承人的培养,注重对幼儿、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的培养和培训,为泉州提线木偶艺术发展培育良好的土壤;三是欣赏者的培养,通过参加海内外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泉州提线木偶艺术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泉州提线木偶戏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重要名片,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到全球近16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这些成绩的取得有很大一部分功劳得益于创新。泉州提线木偶戏发展还需要不断创新,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古树新芽,枝繁叶茂。通过数十年的实践,我市创办艺校为各剧种培养基本功扎实的实用型人才无疑是正确的,也是人才培养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 2013-06-21听老戏骨讲泉州戏曲 戏曲文化系列讲座开讲
- 2013-06-18蔡欣欣:传统也是一种时尚 扎根校园传承戏曲文化
- 2013-06-16闽台戏曲一脉相承 探寻与现代接轨唤起年轻人兴趣
- 2013-06-16千年传唱古韵古曲醉街巷 文化节戏曲类活动开演
- 2013-06-16戏曲精品剧目展演昨开演 泉台演员同台献艺(图)
- 2013-05-312013年世界闽南文化节 戏曲精品展演活动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