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与传统工艺相结合 农品深加工增值又走俏
从晋江的龙眼酒到安溪的淮山面线,再到德化刚刚研制成功的红米米粉,通过将特色农产品与传统工艺相结合,农业生产的深加工打开了市场销路,也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
□本报记者 吕斯达 通讯员 寇婉琼 王双季
红米米粉:价高卖断货
“足足耗费了几千斤的红米来做试验,才把这红米米粉的制作工艺研究透彻。”曾志刚的红米米粉研制成功了,脸上写满兴奋的他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在赤水、美湖、桂阳等乡镇他带领合作社成员种植红米,今年的种植面积已经扩展到1000多亩,产量预计可达100万斤,而“产量上来了,为了拓展销路,必须在产品品类上下功夫,所以就想到了制作红米米粉”。
曾志刚是德化县绿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他所说的红米,在德化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是一种高坡耐寒的稻种,加工后米粒红色,因而得名。米粒呈长型,有香气,富含维生素B群、花青素和以非水溶性为主的纤维素,营养丰富。
“合作社用优质红米做原料,加工成红米米粉,虽然一斤卖到二十多元,但在农产品市场上很走俏,一推出就销售了近5吨。”曾志钢告诉记者。据悉,传统的白米米粉市场均价在十元以内,制作红米米粉的原料成本较白米要高出不少,但是由于每斤售价二十多元,其利润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深加工,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德化县农业局相关人士看来,红米加工成米粉,既解决了其作为粗粮的口感劣势,又保留了其作为粗粮的食用功效,定位明确,在销售市场上竞争优势明显。
特色食品:嫁接传统工艺
事实上,将当地盛产的农产品与传统的农产品加工制作工艺相结合,开发特色食品,这样的农业创新思路本地早有先例。
晋江的麒麟果酒酿造有限公司借鉴葡萄酒酿造工艺,以本地40万亩龙眼树的大量果实为原料,制作出龙眼果酒;南安官桥的梅农参照传统药酒的浸泡方法,用杨梅制作用以解暑消食的杨梅酒;德化的英山淮山,在本地传统名小吃绿豆饼做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良,用淮山替代绿豆作为主要原料,推出了美味可口的淮山饼等等。
在安溪长坑乡,山格淮山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主义告诉记者,除了淮山月饼、淮山纤维酥茶点外,合作社还将淮山原料与米粉、面线的制作工艺相结合,推出了淮山挂面、淮山面线、淮山米粉等特色产品,多方面挖掘淮山的营养价值。
“将特色农产品嫁接传统工艺,制作独具特色的食品新品种,这是本地涉农产业创新转型、自我突破的一个有益尝试。”泉州市农产品经纪人协会相关人士表示。
- 2013-07-30泉州本地龙眼遇“小生年” 产量同比降15%
- 2013-07-29“五新”模式助推永春湖洋镇现代农业发展
- 2013-07-24永春高垅:孵化新技术 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
- 2013-07-24花甲老头的“财富庄园” 房前鱼塘屋后绿树满山
- 2013-07-18泉州两省级农业示范区通过考核
- 2013-07-17山中有宝藏只要善挖掘 林下经济造福泉州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