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闽南戏曲市场之路漫漫 “叫好不叫座”成大难题
第一部分 现状
据了解,目前几大闽南戏曲经营团体大多是各据一方,根据各自戏曲的特色寻找出路,虽然道路很坎坷,但是大小剧团里中流砥柱的中青年掌舵者们依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传承之余未放弃市场
剧团也成“传承中心”
“从去年开始,原有的戏曲剧团都挂上另外一块牌子‘传承中心’。”泉州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蔡湘江称,有了传承二字,这些原来半官方性质的剧团就更具官方味道,当然也承担起更多的历史任务,比如原本对于戏曲的传承,他们只需要“凭良心去做”,现在却有了硬性的要求:比如每年必须抢救出多少老剧目,恢复多少经典剧目的登台展示等等。
福建省梨园剧团(梨园戏传承中心),作为泉州官方唯一的梨园剧团,他们的副团长张纯吉也称,团里100多名演职人员,无论是团长还是普通演员,都有各自对应的传承任务,比如像他这样的高级职称演员就必须做到每年恢复至少一个老剧目的上台展出。所幸的是,梨园剧团内不少退休的老师傅依然活跃在团里,他们的无私奉献令更多的梨园老剧目得以保留和再现,此番他们要恢复的《朱寿昌》及《郭华买胭脂》也是老师傅依据自己早年的印象,着手扶助年轻演员恢复上演的。
“又有一位老师傅刚刚过世了。”福建省泉州市高甲剧团团长、高甲戏传承中心主任何杰也表示,今年他们正在申请专项资金为在世的老师傅加紧录制音像材料,走一个少一个,珍贵的戏曲资源不能中断在他们手里。
其实各种形式的传承工作早已开展。“我们现在所做的不仅仅要保证剧团的生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将这些传统文化艺术发扬光大,向社会大众进行推广,而非简单地将其视为赚钱工具。”泉州提线木偶剧团团长、提线木偶剧传承中心主任王景贤说,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自行出版了11个著作,将传统的音乐、表演、文字、艺术等内容整理成文并出版,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料也为全世界研究专家提供了研究范本。
福建省泉州市南音剧团副团长曾家阳也表示,很多民间团体都是由业余南音爱好者参与构成的,他们的学习和表演很多是出于兴趣和爱好,并不具有专业的水平。因此,泉州南音剧团作为一个专业性的剧团,对南音的传承和推广是当仁不让的了。“几年前,泉州地区大大小小的南音乐社就有五百多个,现在至少也有三百多个。让人欣慰的是,南音在‘指’、‘谱’、‘曲’及古乐器、古唱奏法等方面,至今依然保存得十分完好,并流播广远、深受人们喜爱而为世人所瞩目。”曾家阳说,这种民族瑰宝之所以能在泉州一带生息、繁衍、发展,正是得益于其本身丰厚的积淀和广泛的受众群体,“在多方重视和推动下,二十几年前,泉州市就把南音等闽南文化的教学引进中小学课堂,大力实施‘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多姿多彩的闽南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久弥新。现在,每年的8月份,泉州都会举行中小学生南音比赛,目的就是让广大青少年了解南音、熟悉南音、热爱南音,从而起到传承的引导作用。”
- 2013-06-24安溪高甲享誉世界闽南文化节 百年传承慰藉乡愁
- 2013-06-24艺苑古树发新芽 文化名家畅谈传统戏曲传承与发展
- 2013-06-21听老戏骨讲泉州戏曲 戏曲文化系列讲座开讲
- 2013-06-18蔡欣欣:传统也是一种时尚 扎根校园传承戏曲文化
- 2013-06-16闽台戏曲一脉相承 探寻与现代接轨唤起年轻人兴趣
- 2013-06-16千年传唱古韵古曲醉街巷 文化节戏曲类活动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