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 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 实体经济始终是晋江的“传家宝”,市场越是激荡,晋江越是专注实体。2019年,晋江五大优势产业、五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9.4%、13.4%,实业根基更加稳固,项目后劲接续释放,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居全国第四位。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晋江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也为城镇化深入推进创造了条件。 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晋江着力加快“退二进三”“退城入园”步伐,利用城市优化腾出的产业空间,加快布局一批现代金融、科技研发、专业市场、商贸物流、文创设计等新业态、新模式。六年来,晋江有超过300家低效污染企业退出转型,每年盘活低效用地1万亩以上;引进包括万达、宝龙等一批高端商业综合体,中科院、中纺院等9家国家级科研机构;打造了创意创业创新园等一批科创平台。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的日趋完善,为晋江支撑了一批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产业提升、结构优化和人才加快聚集。近年来,晋江累计吸引各类人才28.5万人,变“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 和谐发展 现代化治理与文明建设同步提升 “社区是城市肌体的‘微细胞’,只有激活细胞才能强肌健体。”当前,晋江城乡社区全面推行“一个中心、若干网格”服务架构,城乡社区分别建成一个公共服务中心,梳理、承接村级组织《工作清单》164项政务工作,全面推行村(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构建“15分钟服务圈”,服务管理更人性化、便利化。 为着力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千城一面”的问题,晋江坚持文化传承与文明创建并重,每年安排1亿元文化保护基金,保护9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保留修缮10个古建筑群、3000多栋古建筑和一批古树、古桥、古驿道,灵水、梧林等一批“乡愁记忆”得到保护,南音、掌中木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五店市传统街区成为展示闽南文化的城市地标,草庵、金交椅山古窑址列入世遗申报点。 在2017年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基础上,近年来晋江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实施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把转变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陋习,与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结合起来,把募集的部分善款投入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目前晋江全市村(社区)均制定移风易俗村规民约,红白喜事市民不比“排场”比“慈善”已成为新风尚。六年来,晋江慈善总会收到礼俗简办公益捐赠超过15.9亿元。(记者黄祖祥 通讯员谢佩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