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片的石头房让樟脚呈现出一种罕见的原始自然。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 留住历史方能再现昔日盛况 樟脚村传统村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是当地居民世世代代智慧的结晶,不仅是当地历史、文化、信仰、习俗和观念的印记,也是一项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瑞峰楼是村里唯一一幢将建造日期刻在匾额上的古民居。这幢清代嘉庆年间建造的祠堂由彩色卵石块砌成,为二进三开间四护厝格局,精雕的青石拱形大门构筑精美,墙体厚度达一米多,能起到很好的防御作用。如今的瑞峰楼延续樟脚陈氏先祖从惠安东园带来的民间信仰,仍供奉着“司马圣王”。除了陈氏,这个仅3000多人的古村落还有12个姓氏。 祖祠内挂着几盏老旧的花灯。樟脚有元宵节游龙灯的风俗,每家每户根据男丁的数量在木板上挂上相应数量的灯笼,由村民两头扛着木板游于乡间。花灯游龙时,扛灯者总是有意无意地烧掉几盏纸花灯,当地人称为“出灯”。来年还要补上几盏新灯,因为在闽南话的读音中,“添灯”即为“添丁”。传承了300多年的樟脚民俗承载着那个时代对劳动力的重视,以及对家族兴旺的祈祷。 其实,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古闽越先民在樟脚繁衍生息。在村落的发展历程中,因其特殊的地理及历史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商贸文化、建筑文化、红色文化,这些文化不仅对樟脚传统古村落的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且对泉州与外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为有效保护樟脚宝贵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历史环境,当地规划部门制定了《樟脚古民居规划保护方案》,将重点保护好历史建筑、古街古巷、传统格局,以及与古村落相关的景观环境,真正留住历史的记忆。 古村落原本不是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而存在,但历经岁月洗礼,其古朴独特的建筑及淳朴的民风民俗,与现代化建筑景观、生活方式形成强烈差异,具备了良好的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在保护的前提下,根据规划,樟脚将集中发展与文化相关的节庆和展示项目,把当代物质生活置身于传统风貌建筑中,使历史文脉得以传承,也给古村落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直以来,樟脚的村民们也期盼着这个古村落能“浴火重生”,再现昔日盛况。 |
福建:多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 | 福建:发挥多区叠加优势 在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上走前头 | 福建: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 福建: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 福建:激活产业链 蓄力再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