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检测车正在作业。泉州公路局供图 “匠心”推进标准化管理 泉州市公路局按照绿色公路、品质公路及养护标准化指南要求,推进养护工程标准化管理,以提升国省道PQI值为目标,采用“养好路,修差路,维护性养护”策略,开展国省道路面养护管理标准化示范专项活动,将“试一段、把五关、检三度”(路面“153”工程),四个兼顾(连接层、路面标线、排水、绿色环保),贯彻到路面各结构层施工全过程。 同时,积极推广应用科研成果,自主研发的《一种废旧轮胎粉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获国家专利,《湿热地区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典型结构与施工成套技术研究》《橡胶沥青技术在水泥路面改造应用与研究》分别获泉州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技术成果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有较好推广应用价值。 此外,泉州市公路局还积极探索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在省道215线南安段沥青混凝土路面重铺工程中,积极运用施工过程动态质量管控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强化“品质工程”建设。 泉州市公路局创新养护工程建设机制,先行先试“一县一议”机制,通过座谈协商形式,与相关县(市、区)政府研究确定“一县一议”事项,明确各个年度的公路建设项目、资金拼盘、职责分工、实施办法、完成时限,利用有限的补助资金撬动地方政府资金投入,做大资金拼盘,为协同实施公路养护工程建设提供资金、政策保障。“十三五”期间投入资金57.79亿元,其中吸引地方政府配套资金31.11亿元;实施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设341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重铺150公里;建设“美丽交通、生态公路”72.28 公里;完成6座桥梁提质升级及22座隧道入口段整治;完成普通国省道服务设施项目建设28个。 “精心”实施精细化养护 泉州市公路局贯彻“预防为主、安全至上”的工作方针,构建起“严、实、新、细、精”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首先,量化公路养护项目,明确养护管理目标、人员、材料、设备等,确保养护管理任务的精确化和可行化,实行链条式的责任管理制度,将目标及责任分解到分局、班站和个人。其次,细化公路养护过程,以路面为中心,以桥涵排水设施等构造物为重点,强化日常巡查,及时消除病害,保持公路完好,提高通行能力;加强预防性养护,做好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处置、裂缝修补、错台修复等工作,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再次,优化公路养护机制,利用微信、路网监控平台实施公路养护管理,推行网格式信息化管理,提高养护管理效率;养护经费实行“总量控制、内部竞标、奖优罚劣、浮动发放”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小修养护人员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优化组合、落选待岗”制,提高养护工作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