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阿里研究院公布2021年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榜单,泉州市的安溪县、晋江市分别位居第1位、第20位。 近年来,泉州市紧跟大数据时代步伐,强化农业数字化技术应用,出台系列鼓励政策,推动全市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随着数字农业建设加快,数字赋能泉州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示范引领 数字农业加快建设 在晋江市内坑镇砌坑村百亩洋基地,上千亩平整的土地上大棚成方连片,蔚为壮观。基地大棚内,数十亩水培种植的空心菜长势喜人。“2018年,我们建成两个总面积40亩的智能水培种植大棚,并引进以色列水培一体化控制系统,温度、光照、水流、消毒等全部自动化控制,总造价800多万元。”福建省力豪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郭桂峰介绍。 智能化水培种植蔬菜,并不是力豪农业初次试水数字农业。早在2015年至2016年,力豪农业就打造了300亩智能温室大棚。虽然规模不大,但作出这个决定仍需不小魄力。“普通大棚一亩造价在4000元到5000元,而智能温室大棚一亩造价需要20万元,300亩大棚需投资7000多万元。”郭桂峰说。 虽然造价不菲,但数字化的应用改变了过去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智能温室大棚内的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等传感节点,可以实时采集棚内环境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自动传输到电脑终端,经后台大数据分析后,物联网平台可按照人工设置的参数,自动调节环境调控设备进行喷水、开窗、开启幕帘等操作,从而实现精准控制温度、湿度、浇水量、施肥量等。相比普通大棚,智能温室大棚亩产量可提高30%。”郭桂峰介绍。 包括力豪农业在内,泉州市已建成9个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目前,泉州市累计建成设施果蔬大棚7万多亩,其中智能温室大棚8000多亩。“近年来,泉州市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的应用,在大田种植、畜禽养殖等方面进行物联网改造,并在现代农业项目中逐步实施和推广水培、气雾培、基质培、农业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质量安全可追溯等技术。”泉州市农业农村局市场信息化和对外合作科一级主任科员林荣义介绍。 为推动数字农业发展,泉州市以项目示范为引领,每年扶持5家~10家农业物联网示范企业,设立市级专项资金,对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物联网技术的项目给予资金补助。在项目示范引领下,泉州市已建成国家数字农业示范项目1个、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9个,累计建成90个市级农业物联网示范项目,累计落实项目扶持资金近千万元,安溪县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居全省第一位,获评“2020年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