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示范的进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创造更高品质美好生活是关键一环。晋江如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何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解决民生痛点?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如何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基层治理?本报邀请了多名村主干解读党代会报告。 关键词:美好生活 报告摘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创造更高品质美好生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解决民生痛点,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磁灶镇大埔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吴金程:党代会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晋江乡村新一轮发展定下了目标。 说起大埔村,人们第一印象是乡村建设好、环境美。在我看来,除了优美宜居的乡村环境,如今的大埔村,更美的当属村民的幸福生活。 1999年,大埔村被列为泉州市百个旧村改造村之一。截至目前,大埔村已完成一期、二期、五期改造工程,建成安置房13幢504单元、店面100间、别墅及跃层住宅151幢,同时有序推进四期改造工程。旧村改造的有效实施,让村民拥有了城市般的宜居生活环境。 以旧村改造为契机,大埔村全面收回集体土地资产、建设标准化厂房并实施土地租赁,盘活了村财“死水”,实现村财年收入500万元。有了村财作支撑,大埔的教育、养老等民生事业迎来新发展。 下阶段,大埔村将着力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引导党员干部在村庄治理中做表率,营造更好社会环境;着力实施人才回归工程,引导在外创业、事业有成的能人志士组建乡贤议事会或回乡参与村庄治理;着力实施资金回归工程,鼓励在外乡贤回乡创业发展,打造特色乡村产业,让群众共享更多乡村振兴成果。 关键词:做活优势“土特产” 摘要:做强“五色”农业特色品牌,深化“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培育。 金井镇南江村党总支书记李镜波:党代会报告提出,“做强‘五色’农业特色品牌,深化‘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培育”,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当下,“五色”农业特色品牌已成为晋江一张亮丽的名片。近年来,南江村持续深耕“蓝色”鲍鱼养殖产业,将工厂化水产鲍鱼养殖作为村里“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柔性引进30余名硕博专业人才,鲍鱼养殖业年产值达1.4亿元,每年带动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收入超1000万元,相继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近30项荣誉。目前,南江村常住人口约1040人,其中从事鲍鱼养殖、近海捕捞相关上下游产业人员超800人。可以说,“蓝色”产业鼓起了村民“钱袋子”,为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下一步,南江村将多措并举盘活闲置建设用地,建设光伏发电项目、为村民提供公用场所,以增加村财收入、增进民生福祉;同时因地制宜,进一步扩大鲍鱼观光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构建集研学、体验、互动、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农旅观光体验带,并发展壮大民宿、餐饮业态,常态化举办鲍鱼文化节,积极对接文创产业,做活优势“土特产”。 关键词:发展和改善民生 报告摘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创造更高品质美好生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 解决民生痛点,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池店镇唐厝村党总支书记唐太强:党代会报告提出,实施新一轮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开展“百万村财”攻坚计划,通过培育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实现65%以上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2023年,唐厝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重点进行资源盘活、资源开发、产业带动等,村集体经济比上一年增加60万元,首次超过100万元。其中,仅村幼儿园通过第三方公开招标年收入就达到85万元,这得益于各项优惠政策及项目资金的扶持。 接下来,唐厝村将贯彻落实晋江市党代会精神,以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的党建项目推动各项中心工作落地实施,探索更多增收创收方式,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村庄产业发展提供支持,有效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 报告摘要:系统推进乡村“五个美丽”创建,统筹“乡产、乡游、乡食、乡宿”多业态发展。 安海镇仁寿村党总支书记朱翠云:报告中提到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最大限度向存量空间裂变增量,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以及培育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全力支持老区村建设发展等,都是仁寿村推进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今年以来,仁寿村在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以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工作为契机,通过收回低效用地,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形式,建设创谷制造产业园、招引企业,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目前,该建设项目处于集体土地收回阶段,我们将全力推进该项目落地建设。 接下来,我们将推进安海镇下洪仁寿标准化园区项目落地建设,招引专业开发企业,打造高端装备和智能智造产业集聚区,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整治村中破厝,开拓道路,实现村庄道路水泥全覆盖,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做好沿线道路卫生整治工作。此外,我们还将创建仁寿村公益图书室,依托村级红色文化,打造“文化粮仓”,丰富村民精神文明生活,提高村民文明素质,通过项目建设、民生实事及文化提升等抓手,为群众创造更高品质的美好生活。 关键词:高品质美好生活 报告摘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创造更高品质美好生活。 西园街道屿头社区党委书记洪耿谋:今年以来,社区“两委”成员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盘活了社区两块低效闲置用地,为社区集体增收60万元,全年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0万元;社区全民享受医保和长期护理保险,为此,社区每年要支出180多万元;社区还投入400多万元对主干道路面进行“白改黑”,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社区引进第三方承办“嵌入式”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该中心可提供102张床位,社区照料对象每月仅需800元,失能、失智、高龄等刚需人员入住还可享受优惠,实实在在提升老年居民生活质量。此外,从2012年起,社区每月还为达到退休年龄的居民额外发放100元养老金。 新一年,社区将进一步盘活“沉睡”资产,推进文体活动中心、游乐园等文体项目实施,利用仕头灌渠流域两侧的空地打造采摘园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关键词:滨海生态乡村振兴示范带 报告摘要:建设滨海生态乡村振兴示范带,因地制宜打造“一镇一展示面”。 英林镇湖尾村党支部书记苏文宣:“建设滨海生态乡村振兴示范带”写入党代会报告,令人振奋。在“渔业+文旅”新业态的大背景下,今年来,湖尾村独具特色的“赶小海”文旅体验活动备受青睐。5月20日,英林镇湖尾赶海季正式启动,先后承办了数十场“赶小海”活动,“海誓”滨海旅游(沪厝垵、湖尾、锦江、嘉排、三欧等5村)成效初显。7月19日,人才驿站、乌篮文旅、英林青创驿站、青创食堂等4个项目入驻湖尾村远和楼,激发古厝活力;同时,英林镇第二届泳装嘉年华活动在湖尾举办,创设多元消费新场景,带旺了人气,带动了消费,带活了行业。今年村集体经济超100万元,湖尾村入选第十六批福建省“水乡渔村”休闲渔业基地名单。 新的一年,我们将持续打造“赶小海”特色项目,做好“吃在湖尾”文章,与周边嘉排、沪厝垵、三欧等村抱团发展,资源协同,共同推动英林滨海旅游区项目建设。同时,进一步挖掘村庄50栋闽南古大厝资源,发挥渔村侨村资源优势,以文体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关键词:发展更有温度 报告摘要: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解决民生痛点,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深沪镇港阜社区党总支书记许玉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创造更高品质美好生活,在我看来,就是要项目、服务两手抓,用项目带动村庄经济发展,用更优质的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港阜社区临海,“家门口”有一条风光优美的海岸线,是观赏海边落日的绝佳点位。一年来,在社区居委会的引导下,港阜社区打造了集夜食、夜游、夜娱为一体的渔村夜市,“邻里歌友会”也融合进来,吸引了不少人气,也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打开了新思路。同时,我们依托“党建+”邻里中心,争取上级资源下沉,积极链接第三方机构,围绕六项基本服务,开展了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深受群众喜爱。 新的一年,我们将结合培青小学百年校庆和深沪第二中心幼儿园的项目建设进度,推进深沪第二中心幼儿园到周边村(社区)的道路铺设,畅通“就学路”,向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不断前行;进一步优化渔村夜市,或将引进第三方运营团队,以壮大村集体经济;聚焦群众需求,盘活空间,探索创收集体经济的新路径;策划组织更多活动,如“非遗”船模展等,让“党建+”邻里中心成为群众爱来、想来的好去处。 关键词:治理现代化 报告摘要:探索治理现代化新路,筑牢高水平安全屏障。 陈埭镇洋埭村党总支书记林和杰: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警格+网格”深度融合,促进网格党群服务站提质拓能。“网格”是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乡村(社区)精细化管理的“最后一米”。 洋埭村现有常住人口5万多人,如何让“小网格”释放“大能量”?洋埭村在基层治理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大村”治理新路径,其中,“警网”融合模式是重要举措之一。 今年来,洋埭村携手滨江派出所创新推行“警网”融合工作模式,建立“1+8+N”警网融合体系,实现“警网一体、融合并进”。依托洋埭村8个二级网格党群服务站,建立8个网格警务点,落实“定岗定人”机制,明确“责任田”,警务力量与网格队伍共同发力,将平安建设触角深入每个网格。 洋埭村还将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本土化优势与网格民警“知法、懂法、会调解”的专业化优势有效结合,多渠道发现并化解矛盾纠纷,将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网格、消除在萌芽状态。 在“警网”融合模式的推动下,洋埭村基层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基层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明显提升。 关键词: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报告摘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推出一批文艺精品,新增一批文化艺术新地标、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书香城市典范;培育壮大新型集体经济。 龙湖镇鲁东村党支部书记施建国:在乡村振兴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有文化积累或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文化元素不仅可以激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还能成为村庄的文化IP,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甚至打造出文化IP、文化产业。 今年来,鲁东村进一步挖掘人文底蕴,将私塾先生陈文晖的故居进行修缮提升,打造成文晖书堂,并设有晋江图书馆鲁东文晖书堂国学馆,这是晋江市图书馆以国学主题图书为主的分馆,将进一步赓续鲁东村的文化传承,助力打造书香鲁东。此外,鲁东村还打造了“党建+”邻里中心的新阵地,围绕“1+6+X”打造便民一刻钟生活圈,深受群众喜爱。 接下去,鲁东村将完成9个光伏发电项目点的建设,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完成建设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约20万元。同时,充分利用文晖书堂等文化阵地,开展研学、国学教学等活动,将其真正活化利用为鲁东村“党建+”邻里中心建设中居有所乐、幼有所育的重要文化场所。 关键词:矿山生态修复 报告摘要:深入开展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启动实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三年行动,加快推进永和巴厝东、内厝西和英林大觉山集中连片生态修复项目。 永和镇巴厝村党总支书记林文川:“打好矿山生态修复攻坚战”写入党代会报告令人振奋,将有力推动永和南片生态修复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提质增效,再上一个台阶。对我们巴厝村来说,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推动生态修复取得新成效。 石材产业退出以来,巴厝村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废弃石窟改造等工作。在上级各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在废弃石窟安全隐患治理、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加大投入、精准治理,取得了成效。目前,已建成的巴厝矿坑秘境公园(一)成为永和南片的重要生态景观和网红打卡地。 接下来,巴厝村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针对废弃石窟积水成潭、残垣断壁等状况,加强防护和巡查,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同时,结合低效用地开发工作,探索多方共建、多元转化、惠民共享的有效修复路径,保护生态、美化环境,提高土地科学利用水平,拓展发展空间,将生态“历史欠账”盘活为乡村“资源红利”。 关键词:幸福更有质感 报告摘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 解决民生痛点,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东石镇塔头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永进:党代会报告从乡村振兴、社会保障、教育、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等多个角度进行了部署,把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放在了重要位置。 2023年,塔头刘村着力办成了一批民生实事,如聚焦“一老一少”,开设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复兴少年宫和长者食堂等;建成投用“党建+”邻里中心,让乡村服务功能更加完善;聚焦滨海渔业特色,积极支持紫菜、海蛎等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并成功注册了“虎啸塔”“塔江”“塔头”等商标。以海蛎养殖业为特色,今年,塔头刘村还入选福建省“一村一品”专业村。 2024年,我们将抢抓盘活低效用地政策红利,推动首批20亩工业低效土地集体入市,助力企业增资扩营;同时,完善提升乡村图书馆,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村民集中居住区新建邻里小广场,增加村民文体活动场所;邀请公益机构开展“授渔”行动,提升渔民拍摄制作短视频和直播卖货等技能;推进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力争创省级美丽乡村,让群众的幸福生活更有质感。(晋江经济报记者 施蓉蓉 赖自煌 王昆火 许金植 曾舟萍 许春 陈巧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