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职院校分类发展 创建中职特色校 抓内涵促融合,增强高校服务能力和职业教育适应性。支持华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做好省“双一流”项目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泉州市高校建设一批高水平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推进华侨大学物联网产业学院、泉州师范学院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学院等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支持黎明职业大学国家“双高计划”项目建设;落实省“双高计划”,建设3—4所省级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一批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广泛合作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力争试点数达到300个左右,覆盖泉州市重点产业;整合已成立的职教集团、职教联盟资源,引导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组建1—2个产教融合联盟(集团)。对接全市18个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路线图,落实泉州市职业教育“正面清单”专业,重点建设一批省、市级紧缺、重点专业(群)。在保持中等职业学校达标校全覆盖的基础上,创建泉州市中职特色校8—10所。 筹划泉州教育云平台 推进民办教育分类改革 抓创新促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地落实,积极探索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 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开展义务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遴选工作。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常态化应用。筹划建设泉州教育云平台,推进在线教育一体化平台建设。完善民办学校年度报告和年度检查制度,推进民办教育分类改革。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探索建立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资金监管制度。改革对县教育年度评估项目设置,开展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办园行为等督导评估。 坚持师德第一标准 试点开展中小学校长职级制 抓师德强技能,打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坚持师德第一标准,健全长效机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公布新一批泉州市优秀教师。试点开展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培养一批具有泉州特色教学和管理风格的专技型校长、教师。继续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和教育“领航团队”培养工程。完善教师发展机构建设,扎实开展融合教育师资培训、乡村师资培训等专项培训工作。开展教育系统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持续提升青年教师教书育人水平。继续实施“桐江学者”奖励计划,支持高校引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 加强学生手机管理 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科学有序,抓好春季开学工作。从3月9日起,各高校、中职学校将陆续开学。要抓紧完善春季学期开学返校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落实好错时错峰、分期分批要求,做好课程衔接及教学安排,上好“开学第一课”。各地各校要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将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协同育人机制,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密切关注学生思想状况,主动回应心理、情感诉求,切实预防违法犯罪现象发生。要加大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力度,深入开展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深化网络环境专项治理,加强学生手机管理,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要求。 推进新中考新高考落地 稳妥有序推进招生制度改革 今年首次实施“新中考”“新高考”,应稳妥推进其平稳落地。全面总结分析新高考适应性考试情况,把一整套流程全真模拟到位,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为实战积累宝贵经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教研工作体系,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新课标、新教材研训,加强新高考选课走班教学管理、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等研究与指导。出台《泉州市普通高中新高考学科教学质量监测方案》,建立泉州市普通中学学业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普通中学学科教学质量监测统考、统改与质量分析,建立质量监测、反馈与指导系统。 同时,做好小学、幼儿园招生预警工作。各县(市、区)要加强对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的预测分析和摸底调查,出现常住人口中适龄儿童逐年增加、学位供给紧张的情况,应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提示,合理引导家长预期,同时加快学校规划建设,有效增加学位供给。对有变化调整的政策,要提前做好预警预告,确保今年秋季小学、幼儿园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记者 曾聪虹/文 刺桐幼儿园/图) |